第六回 再奏海棠胡笛配 玉箸象牙终成对 (第2/3页)
得娴族语言,兀自翻译道: “长河漫无边,落日悬丘圆。将军欲夜行,壮士不敢言。所为何人争,所为何人战?帅言为邦国,兵思一饭难。前军自来报,有谷曰空寒。老兵晓此谷,新帅不知险。言禀将军停,将军何听言。呜呼!呜呼!此谷长百里,夜间有妖现。前朝多折损,土著绕行远。待得夜来风骤起,十万大军不得还。家中妻儿无人顾,从此辛劳不得闲呀不得闲!” 唱罢,众人只觉余音绕梁,已然忘了酒味。 此时只见那阿娪婻掏出一只胡笛,走到太史茗座前言道:“方才所歌为我娴族儿歌所改编,曲意稍显悲凉,可否与公子合奏一曲《海堂欢》,为各位大人雅助酒兴?” 太史茗精通音律,于声音极其敏感,他听得此女子说话声,方知此人便是那日于听雨轩窗外论琴之人。他虽不喜于众人前献技,但心内已将此人视为半个知音,且世子以琼楼相赠,邀他于席间演奏,于是点头应允。 这《海堂欢》乃前朝乐圣晓、山居士曲意寒所作名曲,用以歌颂太平盛世,已流传百余年。只见阿娪婻将胡笛一端置于面纱之内,与太史茗四目相对,两人心意相通般同时开始演奏。 起初,太史茗琴音细微,若有若无,似试探般围绕着阿娪婻激昂的笛声。渐渐,太史茗琴音铿锵起来,与阿娪婻笛声相合,琴声、笛声犹如两股旋风般相互缠绕、合二为一。再后,只见太史茗双手飞速在琼楼上翻转拨弄,不再有任何隐藏和掩饰,每个音符都如闪电般在沧澜殿内炸开,激荡着众人的心灵,而此时阿娪婻的笛声却转为轻柔,如那闪电之上、云层之内的风,轻抚着众人的心灵。 此曲中,有人似见琼楼玉宇,有人似见灯红酒绿,有人似见开阔大路上俊美少年骏马疾驰,有人似见朝堂之上君臣同乐歌舞升平。一琴一笛配合无间,奏出了人人心中不同的盛世景象。 曲止,沧澜殿内一时鸦雀无声,有人面露微笑大张着嘴,有人酒杯停在半空,还有人慢慢点头还在细细品味,所有人都陶醉在自己心中的盛世,不舍得出来。 阿娪婻与太史茗也相互行礼,已在心中将对方视为知音。 “茗郎琴技,天下无双!十年前茗郎曾在王府圣元宴上演奏过此曲,当时便传为美谈,此番技艺更加精进了,此曲必因茗郎流芳百世!”王堪首先拍手叫好,打破了殿内的沉寂。 众人回过神来,轰然跟着拍手叫好。更有甚者,直接起身前往太史茗座前行礼称赞,还有人来问太史茗演奏所用何琴,并借机把玩一番。太史茗正欲与阿娪婻稍谈,但隔着众人,看见她已悄然离去。 裴翊熵一直想找机会与太史茗说话,但此刻众人团团围住太史茗,他也不便靠近。 众人借着刚才的盛世之音,觥筹交错、畅谈心怀,一曲琴笛合奏将盛宴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待众人归座稍安,甄厉一边向太史茗拱手示意感谢,一边宣道:“舞乐毕,覆诗启!” 这“覆诗”是王府圣元宴的传统项目,寻常诗书世家也会于每年圣元节这天开展此活动,比试才情。即将一物品用布掩盖,让人猜测是何物,若猜对,需以此物为诗眼赋诗一首;若猜错,需将自己所猜之物与此物共为诗眼,赋诗一首。猜对者、诗文出众者,可获赏赐;猜错者、诗文不通者,均需罚酒。 第一物上来,乘在托盘内,覆以绸布。按照习俗,当主人家先猜。世子起身注目,此物尺寸不大,只见甄厉在旁不时无意搓手,世子心中已有了主意,于是猜道:“想必是父王去年赐我的一双狐皮手套。”绸布揭开,正是一双狐皮手套。 众人喝彩叫好间,下人已备好笔墨纸砚,高宇钧稍加思索,提笔成诗: 一夜北风紧,银状掩人径。 猎人携犬鹰,手裹狐皮轻。 欲逐一雄鹿,换rou酒待沽。 才见梅花影,身后虎狼顾。 甄厉大声念完,众人连连叫好,有人自饮一杯以敬世子之才,世子以空杯遥举相应,点头微笑。 第二物上来,司徒镜起身道:“世子珠玉在前,我等砾石也不敢落后。”只见此物稍稍隆起,似乎单手可握之,他自信猜道:“定是一酒樽!” 翻开一看,却是一个座小珊瑚,此珊瑚大小确似酒樽,尺寸不大,难得的是通体自然呈金色,金光夺目,且形状似一手掌,极为罕见。眼见猜错,司徒镜只得先行自罚一杯,然后不假思索,提笔疾书: 碧林清溪垂钓翁,巧善观星阴阳通。 上仙赐酒饮一盅,珊瑚为樽酒为荣。 入口未觉琼露妙,更思问道讨长生。 白衣一笑化山风,大梦一场鱼也空。 众人无不拍手称赞,有人大声高呼妙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