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辉霄云录_第十九回 暗河幽径通须臾 野山啸岭燃孤灯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九回 暗河幽径通须臾 野山啸岭燃孤灯 (第1/2页)

    萧冀闻与楚千懿二人趁着夜色,悄无声息的潜入郎墟河中。

    在水下向西游了二十余丈,萧冀闻带楚千懿游进一个狭窄的通道,在通道中又游了约摸十丈,楚千懿听见水流声逐渐变大,从管道中游出,他们进入到一个地下河中。两人将头探出水面,大口的呼吸着空气,向地下河的岸边游去。

    上了岸,楚千懿环顾四周,虽然地下光线微弱,但他常年作战,夜间视物能力极强,他发现此处竟是一个偌大的空间。这地下河宽约六丈,河水缓缓奔流不息,不知流淌了多少岁月。距岸边四五丈的石壁上,可见几个石门,每个石门上都刻着不易辨认的特殊徽记。

    萧冀闻带着楚千懿向左起第三个石门走去,楚千懿见此门上的徽记仿佛是某一种古兽的变体。二人推开石门,一条深不见底的密道出现在眼前,两人入内。

    萧冀闻道:“就送你到这里了,知此密道之人大多已不在人世,你一直前向行去,见着岔路不要进入,出此密道便到了保宁门外大约十里处,正是须臾寺藏经阁。此时深夜,寺内仅有值夜的僧人看护,以你的身手,他们自然发现不了你。你快去吧!”

    楚千懿经过这一晚的折腾,几番动了求死之念,眼下逃出生天,自由就在眼前,但他想到与裴翊熵的过往,想到这几日在天都的种种经历,他感觉自从跟随裴翊熵回到天都,裴翊熵的目光就变得不那么清澈了。楚千懿脚下愈发沉重,竟迈不动步子。他对萧冀闻说道:“裴公子现在何处,我此番被抓,是否会牵连裴公子?”

    萧冀闻道:“你若再不走,才当真是要牵连裴公子了。”

    楚千懿明白,自己已经完全暴露,不能再留在天都。他闭上眼睛,跪在地上对着石门外的方向又磕了三个头,起身对萧冀闻说道:“阁下今夜相救于我,我感激不尽!我还有一事相求,请阁下答允!”

    萧冀闻道:“请说。”

    楚千懿道:“裴公子如今卷入险恶之事,保不齐日后身陷险境,阁下身手不凡、行事机敏,恳请阁下日后好生护裴公子万全!”说完眼角泛泪,又要跪拜萧冀闻。

    萧冀闻扶住楚千懿,说道:“你之所请,正是我之职责所在。请放心,我一定竭尽所能保护裴公子!”两人相识才几个时辰,但萧冀闻深感楚千懿之重义,楚千懿也被萧冀闻的心思机敏折服,二人已互生惺惺相惜之情。

    道别后,楚千懿向密道深处行去。

    萧冀闻看着他的背影,心想:“此人与裴公子到底经历过什么?”

    不一会,楚千懿消完全失在黑暗之中,萧冀闻关上石门,潜入地下河原路游回。

    裴翊熵正驾着马车返回野山墅。

    一路上他思量楚千懿到底是怎么逃脱的,城门已锁,他会躲到什么地方,会不会偷偷返回野山墅与自己会和?想到此处,他抖动缰绳,加快了车速。

    回到野山墅,下人们都已睡去。裴翊熵在院中寻了两圈,并未发现楚千懿身影。他回到自己居住的“啸岭阁”,点燃了案上的一盏孤灯,坐下来心中反复琢磨着刚才与甄厉的对话,想道:“甄厉说并未向世子提及楚三儿曾是我的车夫,看他当时情状,不像是说假话,但甄厉不向世子提及此事,真的是有意回护于我,担心生出误会吗?绝没有这么简单!”。

    他也深觉庆幸,今夜幸得世子去了司徒府宴饮,如果楚三儿直接由军法司交到世子手上,当着世子的面,甄厉还会隐瞒楚三儿是自己的车夫吗?恐怕很难。若甄厉对世子说破此事,以世子之少年老成狠辣,自己多半会暴露,至少也难免被世子怀疑。

    裴翊熵继续沉思,世子今夜不在王府,前往司徒家宴饮去了,这件事也颇不寻常。朝野皆知,晋王府与司徒家一向不和,只因司徒家四世三公,在朝堂上威势极大,常与晋王政见不合。

    据《景宗起居注》所载:

    “大有二年,国库赤字八百万两之巨,上深省之,严诏大内并各级府衙开源节流,以补亏空。然收效甚微,至大有三年,亏空增至一千一百万。上遂发大愿,欲革新法、破疴政、厚国帑、善民生,时人谓之‘大有变法’。

    晋王墩速从龙意,上疏曰:‘自太祖、太宗以来,我朝国力日盛,蛮夷远遁,余孽尽消,四海咸服。此赖祖宗创业之艰难、陛下守业之精诚也。然今开国近四十载,百姓生计愈困,劳作数十载,家中竟无余粮。盖因税目繁杂,税赋积重,黎民多不堪其负,丰年即勉强度日,荒年则家破人亡,或饿骨于荒野,或群聚为流民。自古反贼多出自饥民,所谓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百姓不得安居乐业,实非朝廷之福。眼下之急,在于改制税法,还富于民,此其一也。次者,我华族数千年来,以农耕为本,重土安迁。百姓若守土一方,则心有所归,身有所附。然开国以来,大族多趁灾荒之年,百姓颗粒无收之际,以低价贱买其田。百姓为解一时之困,又惧大族威势,无奈多贱卖之。今兼并之势益盛,臣闻今年五月,颍州豪族强买田地,以至引发人命。因祖制成法,士绅田地耕种所获尽归己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