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252 她,不对劲 (第1/2页)
姜小白只是笑了一笑,陆小妮的意思,他怎么会不明白。 车子停好后,几个人下了车,进了大排档。 所谓大排档,是聚成堆的小吃摊,一溜排开去。每一个摊点在最显眼的地方竖着火光熊熊的锅灶,旁边的长条桌上,调料、菜肴、一次性碗筷依次摆放,餐桌在搭起的简易塑料棚里,朝向大街,点菜、吃饭一目了然。 东海岛盛产海鲜,这一处大排档也就自然是海鲜大排档了。因为这里的海鲜价格低廉,所以纵然现在是大白天,也游客满满。 陆小妮带着姜小白和小美沿着大道往里面走,来到一家游客相对较少的大排档前。 “楠姐。” 陆小妮打了招呼。 “小妮,带朋友吃饭?” 这家大排档的老板娘认识陆小妮,看见陆小妮带着姜小白和小美,打量着姜小白。 “这是我同学和他表妹。” 陆小妮找了一张桌子示意姜小白和小美坐下。 “你同学看着有点面熟。” 老板娘拿着菜单走过来,递到陆小妮的手里。 “是吗?只能怪我同学长的帅,上学的时候走在外面,好多女的见到他都说好像认识。” 陆小妮接过菜单。其实老板娘说的认识是因为姜小白在网络上的名气,在网上看见过姜小白的视频。 “是挺帅的,小帅哥,还有这位小美女,想吃什么尽管点,不用客气。小妮现在可是小富婆,不用替她省。” 老板娘笑呵呵的。 “楠姐,不用问他,你把咱们东海的特色海鲜各样都来一个。” 陆小妮直接合上菜单,替姜小白做主了。 “看来小妮这是要名花有主了呀……那我就去做了,一会不够了或者还想吃什么,喊一声就成。” 老板娘皱了下眉头再次认真打量了一下姜小白,然后才拿着菜单走开了。 “哎呀,忘记还有你表妹了。” 陆小妮看见小美才意识到这不是她和姜小白单独吃饭。 “jiejie没事的,我不挑什么都吃。” 小美连忙说道。 “好乖巧的表妹,难怪小白出来玩都带着你。” 陆小妮微微一笑。 姜小白和陆小妮开始闲聊,先是聊姜小白现在的工作,姜小白告诉她,自己在东安市XJ大队上班的,然后聊班里面同学当前状况…… 不一会儿,第一盘海鲜大餐上桌了。 “这是对虾,rou嫩特别味美、营养丰富,这一道叫白灼海虾。” 陆小妮直接剥了一个虾放到姜小白的碗里。 “谢谢,我自己来。” 姜小白看见陆小妮这么热情,有点不好意思。 “怎么,嫌弃我不成?” 陆小妮眉头一皱。 “不是,怎么可能。” 姜小白连忙说道。 “那就吃呀。” 陆小妮直勾勾的盯着姜小白。 姜小白只好吃了那只虾,虾的味道虽然不错,但不知为何,他总感觉这陆小妮怪怪的,有种说不上来的感觉。 “表妹,你也吃。” 陆小妮对小美说道。 “好的。” 小美早就流口水了,听到这句话,立马毫不客气开始吃。 不一会儿,各种各样的海鲜端上来了,有海蜇,清蒸活鳓鱼,黄花鱼,花鳝,海参,东风螺…… 小美吃的不亦乐乎。 姜小白因为这一阵子都在忙碌,也没好好吃几顿饭,这陆小妮也不算外人,今天一下子来了这么多海鲜,放开肚子吃了。 “小帅哥,本店的压轴好菜上来了哦。” 老板娘亲自端着一大盆的螃蟹过来了,这是东海岛特产“民安灶蟹”,驰名遐迩,声誉很高。就算姜小白之前从未来过东海岛,也在相关书籍上看到过这一道名菜。 这灶蟹本也是蟹,它是以捕捉于“灶”而得名,这“灶”便是人为的蟹洞。蟹肥了要入灶“脱壳”,人们在这人为的蟹洞中捕获它,便称“灶蟹”。灶蟹也许是入灶以后得以“自我完善”的机会,所以跟别的蟹有很大的差别,它具有“肥、香、甜、脆”以及“长命”的特点。灶蟹最显著的特点是肥。蟹rou丰满,蟹膏殷红干实,味道芳香、甜美可口。食后确有“三日不知味”之感。灶蟹蟹壳松脆,多有“双衣”。算是蟹族的“骄儿”…… “哇,这个好好吃!” 小美吃的那个开心,全然不顾眉来眼去的陆小妮和姜小白。 一个小时后,三人吃完了饭,离开了大排档,回到了陆小妮的车上,陆小妮发动了车子朝西南方向开去。 “小妮,你这是去哪儿?” 姜小白好奇问道,对于这个几年未见的大学同学,他总感觉哪儿不对劲。 “带你们去我家,让我爸妈看看你。” 陆小妮说道。 “啊,那……我得顺便买点东西呀,总不能就这么空手去你家呀。” 姜小白愣了下后说道。 本来他是不会去陆小妮家里的,他这次的目的是寻找那一块天金碎片,不是泡妞。不过那会聊到陆小妮的父亲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彻底康复,他想着他的医术等级好歹也到中级了,给陆小妮的父亲看看病,万一他能出手治好,以后陆小妮的这个家庭就算稳定了。 “不用买。” 陆小妮直接说道。 “那可不行,既然去你家,怎么可能空手?你到那个超市门口停一下。” 姜小白坚决的说道。 “好吧。” 陆小妮把车停到了一个超市门口,姜小白下车进了超市,一次性买了很多东西,其中多数东西是为了给乾坤戒补给的,比如矿泉水饮料什么的。 结账后,他拎着两大包的东西上了车。 …… 十几分钟后,车子开进了一条不太宽敞的道路,绕了几绕后进了一个村子,村子的村口立着一块石碑写着沙头村。 这一个村子相对比较偏僻,村民的屋子看上去也比较陈旧,村民的生活水平应该不是很好,不像来的时候路过的那些村子,到处都是小洋楼,门口停着的也是高档轿车。 车子停在了一座古屋的大门口。 下车进院子,一进院,正中一条青灰的砖石路直指着厅堂。厅门是四扇暗红色的扇门,中间的两扇门微微开着。侧廊的菱花纹木窗开着,廊前放着藤椅和藤桌,离藤桌三尺,有些花草。荒败的院落,斑驳的墙面,以及墙外的稀疏的高树,偶尔有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