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36章 赶往北方 (第1/1页)
刚才还红光满面的刘义真顿时面色苍白。 此刻他看着刘义康,精神一阵恍惚。 甚至他都在怀疑自己是在做梦。 只是再三确认了抱着自己痛哭的这人真的是自己的四弟后,刘义真脑海中的声音才告诉他一切都是真的。 而这时刘义隆也从小憩中清醒过来,在看到刘义真的刹那也是忍不住红了眼眶。 “二哥……” 刘义真闭上眼睛,想让自己努力接受一切。 刘裕的身体状况他是知道的。 只是刘裕比历史上早了一年称帝,如果按照历史上的轨迹,刘裕应该至少还有一年的寿命。 加上有刘义真帮刘裕梳理朝堂打压世家,刘义真本以为刘裕至少能撑到完成他的大业。 只是为何这寿命不但没有延长,反而缩减了? 这一刻,刘义真就宛若失去了一直护在自己头上的大树,在漫天风雨中陷入了迷茫。 太突然了…… 突然到哪怕是刘义真都有些不知所措。 但是看着刘义康,还有刘义隆。刘义真强压住自己心中的不适。 现在的自己不能还不能陷入伤感中。 刘义隆、刘义康可以哭泣,但是他不行…… 现在的他,被极其突兀的推到最前方,成了所有人的盾牌。 哪怕天塌下来他还是要撑住。 刘义真暂时将刘裕驾崩的消息忽略,甚至强迫自己忘掉这一切,随即安抚起两个弟弟。 “你們将后来的事给我说说,慢慢来。” 当他听到前方大军并没有陷入混乱,而是在众人的协同一心下慢慢撤离,才算稍稍松了一口气。 但当他听到刘义符留在上党后却面色一变。 “大哥……糊涂!” 刘义真不由手脚冰凉起来。 刘义符留在上党,看似大公无私,给撤离的军队创造了机会,但实则……大错特错! 现在刘裕驾崩,大家最需要的是一个强有力的领导者! 王仲德、朱龄石,乃至谢晦、檀道济。 他们只是将帅,而非领袖。 不管他们是否会起争执,在面对前方这盘错综复杂的棋局面前,几人都没有当棋手的能力与资格。 一旦刘义符失去了和几路宋军的联系,那现在看似还统一的宋军会瞬间陷入群龙无首、各自为战的尴尬境地! 到时候他们将分别面对拓跋嗣这个家伙…… 刘义真从未小视过古人,小视过拓跋嗣。 他们缺的只是见识,眼光,而非智慧与气魄。 一个奠定了北魏一统北方基础的雄主,又怎么会在这个时候放过一盘散沙的宋军? “孤要赶往前线!” 必须要去! 二十万宋军精锐啊! 甚至还有一众将帅、宰辅。 他们要是全折在北方…… 土木堡之变? 不!比土木堡之变还要恐怖! 土木堡之变后最坏的结局也就是大明偏安南方,也先和当时的瓦剌可没能力完成统一。 但北魏是有这个潜质的! 特别是刘义真知道拓跋嗣的儿子拓跋焘是个何等可怕的怪物,如果刘宋的精华全被一锅端了,让北魏占据关中和中原,在加上一个拓跋焘…… 刘义真此刻睁开双眼,坚定了信念。 自己必须要到北方去统领战局,不然刘宋危矣! 刘义真没有对母亲孙俢华透漏半个字,当即回到自己府中,派人秘密前往尚书仆射徐羡之和护军将军王镇恶两人府上将二人请来。 为了防止消息透漏,刘义真是让亲卫范道基换上平民的衣服亲自前去请二人,并让他带上两件遮挡面容的袍子将二人秘密带过来。 北方战局固然重要,但后方的维稳一样不容忽视。 至少刘裕驾崩的消息在大军脱离险情前绝对不能外泄! 此时的徐羡之和王镇恶看到来接他们的范道基都有些纳闷,不明白一向处事光明正大的刘义真为何会用这种招数。 甚至就连进入到刘义真府中时,范道基也是左右打量,防备有眼线认出徐羡之和王镇恶,更是让他们从下人用的后门进入刘义真的府邸。 两人一前一后被接引到后堂的一间昏暗的小屋子,这里没有窗户,墙体厚实,可以杜绝任何人的窥探。 两人到来后,刘义真才进入屋中,并命令范道基看住四周。 “凡有试图靠近屋子的人,杀无赦!” 见到刘义真杀气腾腾的样子,徐羡之和王镇恶这才意识到出事了! 而且必然是大事!不然刘义真不可能如此行事如此谨慎。 吩咐妥当后,刘义真才进入屋中亲自关上屋门,来到两人身边深吸了一口气: “陛下……驾崩了。” “……” 两人陷入死一般的寂静。 他们不认为以刘义真的身份地位会大费周折的和他们开这种无聊的玩笑。 刘裕…… 真的没了。 徐羡之突然捂住胸口,宛若刀绞般的阵痛从心脏处传来。 王镇恶此刻也不复以往的孤傲,眼中尽是空洞与难以置信。 给了二人片刻的消化时间,刘义真缓缓说道:“陛下驾崩时我军二十万大军正处于上党郡。在陛下驾崩时留下遗命让王仲德和朱龄石带大军撤退,但我大哥却留在了上党郡拖延敌军。如此的话大军其实算是陷入了群龙无首的境地。” “大军必须带出来,更别说还有一众文武百官也在前线。所以孤要秘密前往北方主持大局。” 此时徐羡之和王镇恶才算是有了些许反应。 徐羡之的声音充满干涩与沙哑:“秦王殿下要我们做什么?” “明日我会称病不再露面,你二人要留在建康稳固后方,并且绝对不能让父皇驾崩的消息传播出去!” 王镇恶出言:“我愿率中央军……” “不可!” 刘义真厉声打断了王镇恶。 中央军一动,傻子都知道前线出问题了! 那些刘裕留下的中央军,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能动用! 刘义真低下头:“此乃危急存亡之秋也!不光是我刘宋国祚危在旦夕的时候,更是我中国之民生死存亡的时候!” “卿等务必要同心协力,稳固后方。” 同时刘义真眼中出现一抹悲色:“若孤失败了……你们可立孤的三弟弘农王刘义隆为帝坚守江南,保存汉家衣冠。” 这不是对自己没有信心,而是刘义真必须要将一切都安排妥当。 如此,方为万民君父。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