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61章,战争是交易 (第2/2页)
会。 无论对人,还是做事,也就越来越老到了。 等到他在徐庭瑶师当团长的时候,他本来跟徐毫无关系。 但是就凭努力做事,谨慎做人,让徐庭瑶把他引为亲信,慢慢就走上了比较顺利的上升通道。 人的成熟,终究是一步一步走出来。 发出电报后,众人移步第二百师的作战指挥室,不管川军团是否同意,他们的北上无疑打破了目前的对峙情况。 目前,远征军和日军是以怒江为界对峙。 提及怒江,就不得不提及惠通桥,它是滇缅公路一座重要的桥梁之一。 被誉为抗战输血管的滇缅公路,修建时要从龙陵县经过,重要的原因是因为龙陵县境内的怒江上有座惠通桥。 可缩短到腊戍的里程、节省时间、减少工程量。 滇缅公路修通后,惠通桥成了滇缅公路上的咽喉桥梁,多次被日机轰炸。 远征军战败撤退,五十五师团以装甲车为先导,百余辆汽车载兵组成快速纵队,沿滇缅公路挺进滇西, 3日攻占畹町、芒市,4日占领龙陵,5日到达惠通桥西岸。 日军师团的闪电行动,使重庆方面十分惊慌。 如日军从惠通桥渡过怒江,十日可进军昆名,国府难有有力的抵抗。 占领昆名后,可经下关取西昌,成都指日可下,重庆难保。 日军攻占缅北重镇密支那并切断滇缅公路后,美国开始通过喜马拉雅山的驼峰航线。 从印度往昆名巫家坝等儿处机场运送抗战物资,再从昆名运往四川等地。 如果日军控制怒江东岸并占领昆名,那么美国援助的战略物资就再无法抵达华夏。 所以说,保住昆名就保住了驼峰航线这唯一的大动脉。 昆名失,则意味着一切国际补给线都被切断。 国府控制下的军火物资弹药生产能力杯水车薪,库存一旦消耗殆尽,华夏会因完全失去外援而失守。 日军的下一步行动可能是推进“南进政策”,移军印度。 占领印度后再向西推进,与德军会师中东。 因为占领仰光后日军就声言过将与德军在中东会师,而这时德军隆美尔军团已从利比亚攻入埃及。 这样,整个二战的形势极有可能就不是现有史书所记载的情况了。 所以,必须不惜代价阻敌于惠通桥西岸。 这是改变历史的一场战斗。 而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炸毁惠通桥成为阻敌于怒江西岸的最佳选择。 “要早知道会异军突起出现这样一个人物,牵制日军十五军大部分兵力,守住惠通桥是更好的选择,现在我们想反攻不是那么容易啊!” 罗卓英站在地图面前认真观察了片刻,不禁感慨道。 当时三十六师已经赶到了怒江东岸,后续还有源源不断的部队。 一座桥制衡了双方的攻防规模,仅仅面对一个第五十五师团还是有希望的。 戴按澜那时还在撤退的路上,怎么守卫惠通桥,跟他没关系。 但只要看过地图,他就不得不承认,炸掉了桥日军确实难以踏足怒江东岸,他们想要打回怒江西岸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江水湍流,加上日军在西岸构筑防守工事,反攻部队抢滩登陆要被扒层皮。 云南多山,道路险峻,防守一方只需依托地形,便可以成为一块难以下嘴的硬骨头,进攻部队得大出血不可。 隔着怒江补给运输困难加倍,日军的飞机只需稍加袭击,还得被扒一层皮。 三层因素下来,西岸日军虽仅有两万多人,却足以轻松阻挡十万大军进攻。 正常来说,反攻怕是遥遥无期。 事实正如戴按澜的判断,在四四年日军日落西山之时,远征军发起了强渡怒江战役。 一共投入了两万多人,伤亡七千七,其中四千人牺牲,牺牲人数超过了负伤人数。 毙敌1250人,敌我伤亡比例是1:6 后面反攻腾冲的战斗更加血腥,伤亡数字更大,还是建立在远征军得到大批的美械装备。 火力大大加强的同时,还有美国空军配合,拥有绝对的优势。 “这次我们怕是帮不了多少。”戴按澜眉头紧锁说。 杜律明无所谓的说:“我们仰装发起反攻,牵制日军部分兵力不敢动弹,就可以视作完成了承诺。 如果他们愿意给的多些,我们还可以联络美国人派出飞机轰炸一下子。” 在杜律明看来这就是一笔生意,得到军火付出劳动。 谁都不欠谁的。 罗卓英颇为认同:“说的是,他们愿意出多少,咱们干多少。这场仗是他们主动挑起来的,胃口太大最后撑死自己,那也怪不了别人。” 受过恩惠的戴按澜对川军团颇有好感。 他将赶走日寇视为毕生的志向,不管谁打日本人,他都愿意提供帮助。 对于两位上官的话,戴按澜心中很不认可。 中间趁机抽身,戴按澜派出亲信去给川军团发报。 不仅将无力提供太多帮助的实际情况如实告知,还劝说陈浩三思而后行。 可是有一整套计划的陈浩,哪里会听他的劝说。 再次发来电报同意赠送一批武器弹药,换取怒江东岸远征军对日军的牵制。 至于美国人的空军增援,就大可不必了。 收到电报的戴按澜,思索许久后,再次发出电报,将五十五师团在腾冲一带的情报,兵力部署全部告知。 这是他唯一能够提供帮助的了。uu看书 与此同时,在得知武器会后续通过美国人的运输机运来,由美国人担保交易,罗桌英率先履行了交易。 部署在怒江东岸的三十六师,收集渡船做出一副渡江返攻的架势。 以此虚张声势,赢得西岸日军的重视,加紧调集兵力防守。 虽然日军并不认为刚刚被重创的远征军,还有能力组织起来反攻,重新夺回腾冲。 就在密切关注动态的戴按澜,认为三十六师的作为有意义时,从曼德勒传来的消息差点让他破防。 川军团不仅大张旗鼓的派军北上,还召开记者会邀请各国记者随军采访。 他们是生怕日军不知道啊! 这又唱的是哪出?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https://,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