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汉末篡江山_第一百八十六回 李文优智计百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八十六回 李文优智计百出 (第2/2页)

出偌大阵仗,自欺欺人?”卢植说罢,冷哼一声,便拂袖而出。

    那董卓本就暴虐无常,如今又是大权独握,自然容不得卢植这般放肆无礼,旋即起身扶剑,喝道:“卢子干,看我杀汝!”

    议郎彭伯见状,忙道:“司空不可!卢尚书海内大儒,天下之望也。今先害之,恐天下震怖。”

    董卓闻言,怒视彭伯许久,方才还座,环视众人,问道:“还有哪个异议?”

    群臣本慑于董卓威势,又见方才那幕,无有敢起身异议者。

    昭宁元年九月中,董卓于崇德前殿胁太后策废天子刘辩弘农王,立刘协为帝。袁隗解天子玺绶,奉刘协,又扶刘辩下殿,北面称臣。

    又迁太后于永安宫,大赦天下,改元永汉。可怜朝中公卿,竟无有忠臣义士敢仗义执言如卢植者。

    …………

    司空府。

    李儒往来,又见董卓暴怒,遂问因由。董卓于是将案上书简掷于地上,怒道:“盖元固欺我太甚。”

    李儒知盖勋与董卓素不对付,忙拾起书简。只见上书“昔伊尹、霍光权以立功,人犹寒心,足下小丑,何以堪之?贺者在门,吊者在坟,可不慎哉?”于是眸光微转道:“今盖元固据京兆,挟四关之险,又拥重兵,不可轻取。何不以议郎征其还朝?此外,可迁皇甫嵩城门校尉。待二人还朝,明公自可予取予求。”

    内事既定,自该外患。见李儒深知心意,董卓满意颔首,旋又道:“州牧掌一州军政事,割据地方,为乱之始。我意使刘太尉还朝,迁黄琬司徒,刘焉宗正。文优以为如何?”

    李儒稍作思虑,回道:“刘焉本以太常迁州,今若不许以高位,恐其不受。又念刘虞名满天下。不若拜刘虞大司马,迁刘焉司空,明公自拜太尉?”

    董卓旋即明白李儒用心:大司马虽位高于太尉,然今洛阳兵权,尽在其手。故大司马之职便是有名无实。今以虚职授之,既可以礼贤之资示于天下,又可消除刘虞这个隐患,当真一举两得。于是称善。

    然不消片刻,他又眉头紧蹙,问道:“羊叔兴又当如何?”

    李儒道:“羊叔兴先拒诏命,便是见破明公谋划,不欲入朝受制于人。今明公废其妻弟,已生愁怨,不宜迫之再深。若然,冀州生民数百万,粮秣充盈,又多猛士,而泰山羊氏,九世于朝,声名远播,必为大患。不若遂他心意,留他冀州,迁刺史以削权柄,再稍加安抚。待来日,洛阳事定,南城丧出,征其兄弟入朝,还不怕他就范?”

    董卓闻言,心中大悦,复又称善。

    李儒又道:“今明公掌洛阳,群臣无敢不从,然其多慑于兵威,未必心悦诚服,如此,日久必患。不若率诸公上书,追理陈蕃、窦武及诸党人,悉复其爵位,遣使吊祠,擢用其子孙,以收人心。再征四方党人已从民望。”

    董卓又称善。

    李儒又道:“明公今虽收洛阳之兵,却难知其心可用。昔大将军受戮,麾下众将士皆谓其为何苗所害,何不发棺剖尸,弃于市中。如此,则军心可用矣。”

    …………

    扶风,皇甫嵩正端坐军帐,面前摆着两卷竹书。其一,是迁他城门校尉,征他还朝的诏命。其二,则是盖勋请他起兵讨董的邀约。

    说实话,他自认与董卓并无私仇,当日生隙,也为公事。奈何董卓生性暴虐,锱铢必报。故料此去洛阳,凶多吉少。

    然,当真教他从盖勋议,又觉万万不能。即便那董卓私行废立,大逆不道,其终究代表大汉朝廷。

    况他今虽领三万余众,军中钱粮却全赖洛阳供给。一旦起兵,以京兆、扶风,远不足供二人大军之用。

    加之身后凉州韩遂未定,虎视关中。

    一旦事败,身死事小,祖上世代忠名恐怕从此作古。而国家亦恐复生乱局。

    于是斟酌再三,他还是提笔拒绝了盖勋的建议。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