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九十一章:交通的划时代变革!  (第2/2页)
呢?”    听着老三的话,朱瞻基此刻也是在高兴头上,顿时大笑道:“刚刚我都说了,赏,还要重赏,说吧,你小子想要点什么赏赐?”    面对自己大哥的话,朱瞻墉这小子还真不知道要点什么。    最近这些日子以来,一直被自己大哥用各种差事缠着身。    如今他的全部心思也都投入到了差事上,压根也没有那个闲心去思考这些。    所以被朱瞻基这么一问,他还真不知道想要点什么。    想了半天,最后说道:“这样吧,我那府里头最近有些缺银子了,大哥你要是觉得行,就随便赏点银钱用。至于其它的暂时还想不到什么,咱们暂且记下,日后再说,如何?”    此时的朱瞻基也不跟他废话,当即便说道:“就按你说的办!”    “赵全!”    “在!”    “去,传我的旨意,命夏元吉从户部先给咱们这位越王爷支取个万钱赏赐,别让别人说我这个做大哥的亏待了自己亲弟弟。”    听到朱瞻基命令的赵全,赶忙便领下了差事,朝着夏元吉那里跑去。    而朱瞻墉,则立马对着朱瞻基道谢。    这万钱如果按照以往的数目来算,还真不值多少。    但问题是如今改制后的宣德钱币,万钱可就不少了。    一两白银等于一钱,万钱,这就是一万两白银了。    随随便便一个赏赐便是一万两的白银,以往朝廷一年财政的几千分之一,这赏赐,绝对不少了。    在说完这件事后,朱瞻基也是当即又交代那老三,说道:“这橡胶轮胎虽然搞定了,但是日后还要将规模搞起来,这件事你也抓一抓,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可以规模化生产的条件。”    “另外,橡胶树的数量也要尽快的提高,最起码要能够满足大规模生产所消耗的数量才行。”    “还有,轮胎搞定了,之前跟你说的自行车、三轮车、还有蒸汽车、蒸汽火车的制造也要尽快的完善,尤其是蒸汽火车,技术都成熟许久了当初在南京的时候就已经有模型了,如今却一直没有进展,这件事一定不可耽搁。”    “有功,一定要赏,但有过,不作为,也一定要罚!”    “朝廷的银钱就是再多,也绝对不养任何一个闲人,这一点你小子一定要记清楚。”    听着自己大哥这絮絮叨叨的又一顿教训,老三朱瞻墉顿时满脸的无奈和生无可恋。    得。    本想着亲自跑一趟过来能让自己大哥高兴高兴。    却不曾想大哥是高兴了。    可这一高兴,又开始给他派差事了。    本来手上的差事已经不少了,如今又增加了。    当然,对此朱瞻基其实也是清楚的。    在想了想后,便又对着老三说道:“对了,你手上的一些差事其实是跟工部有重合的,你那边的差事要实在是抓不过来了,可以跟工部协调一下。”    “但我只有一个要求,不管如何协调,这些事情就一件也不能耽搁了。”    “到时候事情被耽搁,就算是你小子的问题,我也一样会追责!”    闻言,老三朱瞻墉再次叹了口气,道:“臣弟得令!”    平日里虽然跟朱瞻基多有闲扯,表面上也嘻嘻哈哈。    但不管是朱瞻基还是这老三朱瞻墉自己,其实心里头都是有分寸的。    对于朱瞻基而言,正事是正事,感情是感情。    不能说因为感情便将正事耽搁了。    如果是这样,你干脆什么都别干。    而那老三朱瞻墉也是清楚这一点,平日里跟自己大哥如何的嘻哈玩闹无所谓,但一说到正事上,他老三还从未真的胡闹过。    虽然他们是亲兄弟,但也是君臣。    随后朱瞻基又跟那老三朱瞻墉针对接下来的一些事情进行了一些详细的交代后,那老三便急匆匆大的离开了。    而在老三离开之后,朱瞻基满脑子都是那些橡胶轮胎的事情。    这件事太过重要了,就算从老三的口中听到了这些消息,但还是忍不住的亲自又跑了一趟。    直到他看到那橡胶轮胎果然如他之前给出的方向,已经达到了可以充气和放气的程度后,朱瞻基悬着的那颗心终于是落下了。    有了这些,搞一些简单的人力三轮车,自行车,倒不是太难了。    虽然这些东西都无法达到长途交通的需求。    但也能够在短时间内便带动区域性的交通,包括城池当中百姓日常的运输需求。    尤其是三轮车,对于一些商贩而言,还是非常实用的东西。    装个货物什么,否十分的方便。    一时兴起的朱瞻基,也不急着离开了。    毕竟这些东西对于旁人而言是从零到一的完全创新研发。    可对于朱瞻基而言,却是复制。    所以,为了能够早日骑上大明朝的第一辆自行车,朱瞻基便亲自留在了这里,开始与工匠们一同研发起了这些。    但如今身为皇帝的朱瞻基突然消失不见,那朝廷里的官员们却都急了。    尤其是那杨士奇。    本来就身为兵部尚书,如今又被朱瞻基命令组建新式的海军。    最近这些日子里也是忙的不可开交。    因为海军的战船建造肯定是在海边码头上制造要方便一些的。    而京城又是内陆城池。    所以那杨士奇经常是京城和海边的两头跑。    这时间久了,也是身心俱疲。    毕竟古代的通行,对于人而言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甚至比干一些体力活都要累。    最近在火器研究衙门的技术帮助下,杨士奇终于是敲定了最终战船火炮的形态。    根据有可能面临的未来海战,进行了对应性的布置和设想。    比如战船的种类,战船的大小,战船舰队的规模。    不过,这些他杨士奇虽然是想好了,但一切都还需要朱瞻基这位皇帝亲自同意后,才能正式的开始。    所以,这一次急匆匆从海边回来的杨士奇,为的就是能够当面跟朱瞻基交代清楚,然后尽快的下达旨意,他那边就能正式的动工了。    要知道,无数的海军将士们如今都还在眼巴巴的等着战船下海呢。    没有战船,他们这些所谓的海军就只是一只只陆地上的旱鸭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