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道龙吟_第三百四十八章 丹田破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四十八章 丹田破裂 (第2/2页)

,所有人都在脑海中想象着那幅画面,想着想着便微笑起来,那定是一派世界大同的景象,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怡然自乐,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再没有压迫,没有冤冤相报,走在路上,再不必担心身后冷箭伤人。

    楚莹还在讲述着她的心中愿景,此刻,再没有质疑与反驳,大家在认真地听着,听得入神,听得心神荡漾,如醉如痴。

    身着黑底金线蟒袍的老者手中数珠捻得飞快,眸中晶莹似含露,他也听得呆了,可他随即便轻轻地摇了摇头,轻叹一声,轻嘲一笑,他想起了曾经……

    年少时,他也曾满腔热血,立志要在这污浊之世开辟出一方净土,他行侠仗义,济困扶穷,江湖满载他的无二事迹,一时风头无两,因他不论面对如何穷凶极恶之徒都要留其一条性命,是故江湖中人送了他一个“不杀”的称号,亦有无数门徒追随。

    据当时每一个在光白日下行恶做坏之人都会在心中默默祈祷,若教人撞见,一定要教他撞见。

    那时,他并没有楚莹世界大同的觉悟与雄心,他本想以善念导之,教恶徒放下屠刀,归心向善,这便是他习武的初衷,谈不上多么伟大,可在当时,已是足以激起千层浪。

    人若出名后,善妒者便第一个跳出来指责,很快,江湖中就有流言四起,他与那些恶徒沆瀣一气,蛇鼠一窝,他为恶徒保驾护航,赚得“不杀”之名,事后还要接受恶徒们的“孝敬”,具体“孝敬”多少倒是没有细,只每票至少“孝敬”一半。

    谣言若要盛行,全真自然难以令人信服,全假自然又不通,毕竟,世人心虽愚,却也并不是真的傻子,善恶虽不能区分,真假却尚可明辨,只有半真半假,方最为人信服,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谁又能得清呢?况且,他确实每遇恶徒便饶其性命,也确实赚得了“不杀”的美名,这些是真的,便由不得人怀疑,人一旦开始怀疑,便等于种下了他日反戈的种子,在这里,便等于种下了“假”的种子,而且,人性中至弱的一面也开始显现,因为人们打心眼中便相信,“不杀”的人是不存在的,人总是以自己的惯有认知来看待他人他物,认为自己做不到的,旁人也定难做到,若是有人做到,他们初时佩服惊叹,可若是此时出现哪怕一点值得质疑的地方,他们便会抓住不放,:“看吧,我早知道他做不到……”仿佛胸有成竹,早有预料一般。

    他便是被抓住了这一点,被人们心中的恶抓住了这一点。

    那段时间,他每如坐针毡,门下信徒走失大半,在极少数留下来的人中,一半是真心待他,依然相信他,信奉他的,另一半则是专门留下来等着继续看他笑话的人,他也曾解释过,可人们一旦在心中认定一件事,若是他自己不想改变,便是别人费尽口舌,他亦会坚持心中所想。

    旁人是这样的,他也是。

    很快,他遣散门下信徒,隐姓埋名,浪迹涯,做一名游侠,他继续着他“不杀”的坚持,亦如人们坚持心中所想,他们都不愿改变,那便不用再改变。

    他不再开宗立派,不再需要门众信徒,他的“不杀”是他的信仰,并不是他做给别人看的新奇好玩物什,更不是一场演给旁人看的绝妙好戏,他不需要鲜花掌声,鼓掌欢呼,他只求坚持心中所见,至于旁人评价如何,信与不信,与他无关。

    这样的日子延续了几年,江湖中只有关于他的传闻,只言片语,却不见其人。

    直到有一……

    他举起头,望残月如舟,清冷惊艳,思绪翻飞……

    那一,他走在乡间路上,望两旁村舍炊烟袅袅,柴门前杨柳依依,狗吠不绝,不禁心旷神怡,不知哪家煮饭,飘来阵阵饭香,他顿觉腹内饥饿,便继续向前走,走到一家客栈,掀开门帘,正抬腿准备迈入,忽听客栈中传来打斗声和惨叫声,他顿觉不妙,一个闪身,便蹿入客栈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