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六章 柿子挑软的捏  (第1/2页)
    王泉屁颠屁颠地围着老妈转,扫地、刷碗、洗衣服,一个劲地献殷勤。    可是,这招不好使。    老妈正眼都不瞧他一眼。    此路不通,换条走。    口吐莲花,妙语连珠,王泉不吝赞美之词。    把老妈夸得犹如九天仙女下凡,又似雅典女神在人间。    他的敬仰之情,犹如长江之水连绵不绝,又似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    在一轮又一轮的糖衣炮弹攻击之下,老妈这次总算开了口,“哪凉快哪待着去!”    王泉叹气,花言巧语失败。    眼珠一转,又是计上心来。    上攻伐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针对老妈的性格,就得来个个性化套餐服务。    于是,使出了激将法。    只要自己能搞来启动资金,老妈就全力支持,提供土地和后续资金。    若是搞不来钱,自己就放弃这个念头,再也不提,还保证好好读书,这个学期拿个第一名。    这招好似有效,老妈似乎思索了片刻。    然后,说了声好,便下了最后通牒,“你小子立马放弃大棚种菜的念头,这个学期还要拿个第一名,不然的话,就扫炕笤帚伺候。”    这,这是啥cao作呀?    这就是霸道、专横、不讲理,但是没有办法,谁让她是老妈呢,也只能是认了。    王泉使出浑身解数,也是没能拿下老妈来。    但是他转念又一想,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万里长城也不是一天建成的。    好歹今天也算是有了收获,最少老爸那边是有门了。    山头要一个一个攻,仗要一个一个打。    想到这里,王泉暂时搁置了说服老妈的想法。    开始实施他的另一个计划——借钱。    借钱是个大事,只要能搞定本钱,大棚种菜的事就好办了。    但是万事开头难,这到底找谁第一个张口呢?    不用问,柿子挑软的捏,先拿老舅练练手吧。    来到老舅家,老舅正在打磨秋收的家伙事。    舅妈正在洗衣服,姥姥在院子里看着小玲。    打过招呼,王泉先问了姥姥按没按时吃药。    姥姥点头,说吃了。    王泉不放心,又数了数药瓶里剩下的药片,正好对得起来。    他这才笑着对表妹说,“小玲,哥交给你个任务。”    “好啊,好啊。”小玲拍手称好,小脸乐开了花。    “以后啊,每天你要监督奶奶吃药,她忘了,你就要提醒她。”    “好,保证完成任务。”    听了小玲脆生生的回答,王泉微笑,摸了摸她的小脑袋,说道:“闭上眼睛。”    乖巧照做,小玲只觉得嘴里一甜,“是糖,谢谢哥!”    然后,一蹦一跳地跑去玩了。    这时,姥姥忽然叹口气,又问起了王泉家里丢牛的事。    王泉便把中午商量再买一头的事说了。    老舅听了,皱眉道:“眼瞅着就忙了,这个时候买牛,价格高呀。”    “你和你爸说,先等等。冬天里闲了,再买。”    “这个秋收,咱两家用一头,先对付对付。”    老舅这面刚说完,“当啷”一声,舅妈那面洗衣盆就响了起来。    王泉自然听出弦外之音,连声说不用。    老舅好似没听见,依然坚持已见。    舅妈那面,乒乒乓乓,摔摔打打,响起了摇滚乐。    王泉赶忙应付了两句,转移了话题。    心中暗道不妙,今天出师不利呀。    “借钱的是说还是不说呀?”    转念又一想,既然来了,就不能空手而回呀。    从老舅家借钱,舅妈这一关早晚得过呀。    于是,他一咬牙,一横心。    把自己精心策划的种菜大计,绘声绘色地说了一遍。    从北方的数九寒冬,讲到大棚的温暖如春。    从雪花飘飘,冰封大地,讲到青菜满棚,香飘万户。    从市场紧俏,供不应求,讲到财源滚滚,一本万利。    从大棚搭建,建材选址,深挖翻土,精选良种,薄膜育苗,讲到采光、保温、通风、浇水、授粉、开花、结果。    从种植采摘到运输贩卖,从市场开发到客户预定,从成本投入到利润收益。    每一个环节,王泉都给老舅讲个通透。    初时,老舅还吧嗒吧嗒抽着烟,不时提出自己的看法。    后来,越听越入神,也是插不上话,直到烟屁股烫了手,才是反应过来。    一拍王泉的肩膀,“你小子,行啊,脑子里有点东西呀。”    王泉笑了笑,一摊手,揭了底牌,“老舅,光脑子里有东西不行啊,我这手里没货呀!”    “好你个王泉,绕了一大圈,在这等着我呢?”    老舅笑了笑,“说,还缺多少钱?”    听了这话,王泉知道老舅这一关是过了。    但是他和老爸一样,虽然支持自己,可是不掌握家里财政大权呀。    于是,王泉看向了还在那里洗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