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六十四章 赢天下!(1万1千字大章) (第5/5页)
会儿,朱允熥实在是看不下去了,率先打破这片死寂。 “二哥,最近你跟方先生都学了些什么,能给弟弟说说吗?” 提起读书方面的事,朱允炆瞬间找回几分自信,随着跟朱允熥交流学问,他也渐渐放开了些,不像一开始那样的拘谨。 朱允熥则一直静静地倾听,只有当朱允炆卡壳的时候,偶尔提上那么一两句。 汤和看看夸夸其谈的朱允炆,再看看静静倾听的朱允熥,心里对两人再次有了一个全新的认知。 这朱允熥就是个人精,早就看出自己的用意了,故意给朱允炆制造表现的机会! 相对而言,朱允炆的脑子确实不太灵光,但跟同龄人比,已经强出许多了。 只是这朱允熥,既然看出自己的用意,却还能主动帮助其兄长,这份兄弟之情着实让人钦佩。 由此可见,其不敬兄长,顶撞太子妃之事,也多数是谣传啊! 由于席间的人各怀心事,因此这顿饭吃了没多久就结束了。 老朱在离席的时候,朝着汤和微微一笑,汤和则是尴尬地红了脸,暗忖自己枉做了一次小人。 “老三,你去殿外招呼一声,让众人入殿一观。” “观什么?” 老朱再次看了眼汤和,皮笑rou不笑的道。 “观两个皇孙!” “诺!” 老朱在打发走朱棡后,体贴地问了问汤和。 “信国公,你若是想出恭解手什么的,不用跟咱客气,直接招呼伺候的太监就行!” 汤和闻言感激地拱拱手道。 “多谢陛下体恤,老臣还真有点尿急,那就有劳宫里的公公们了!” 边上的太监听到这话,当即抬着汤和去解手。老朱带着两个皇孙来到正殿,吩咐人抬过来两张桌子,放在自己御桉一左一右的地方。 这时一众官员也走进大殿,朝着老朱行礼如仪。老朱只是说了句平身,就继续在御桉上一通翻捡,挑出几份最新的奏折放在桌上。 “允炆,你过来挑两份奏折,拿过去试着批阅一下。” 朱允炆听到这话,心脏都漏了半拍。 虽说他已经决定放弃了,但骤然听到皇爷爷这番话,让他的心里再次升起一丝希望。 “皇爷爷,孙儿……” “来吧!” “你三弟已经在咱这儿抄了一段日子奏折,为了表示咱一碗水端平,等你挑剩下的再让他挑!” 朱允炆听到这话感动得稀里哗啦,眼含热泪地从一堆奏折里挑了两份。 “皇爷爷,孙儿挑完了!” “嗯!” “朱允熥,该轮到你了!” “哦!” 朱允熥面无表情地上前,随便从一堆奏折里捡了两个就算完事了。 这倒不是他故意要装个逼,实在是听到不用抄写,只是试着批阅一下,也就没必要刻意挑字多字少了。 老朱见两个皇孙都挑好了奏折,这才看向傻愣愣站在下边的一众官员。 “今天有人进言,说咱对允炆这孩子不公。” “现在咱当着六部九卿的面,对两个皇孙公开考核,让他们各自批阅两份奏折,然后交给你们二十一人评判!” “你们觉得此法可还算公道?” 众人闻言互相看了看,在经过一番眼神交流后,齐声说道。 “此法甚是公道!” “臣等无异议!” 老朱见众人这样说,不由看向一旁站着的三位大儒。 “三位先生就不要下场了,你们三人会同信国公、晋王,负责此次考核的公正。” “若有人睁眼说瞎话,还请三位先生当面斥责之!” 众人听到这话,心里无不暗暗叫苦,皇帝陛下这是尝到甜头了吧,咋啥事都把这三个老头叫过来掺和! 杨新炉、高明等三人也有点小情绪,这老皇帝当我们仨是什么人了,专门咬人的疯狗吗! 虽然三人心中有点小怨念,但一想到可 以替弟子压阵,也就欣然答应了这个请求。 “微臣等领命!” 老朱见众人都没意见,随即对着一旁的太监道。 “点香吧!” “给你们俩一炷香的时间,谁写下的批语合情合理算谁胜!” “诺!” 朱允炆和朱允熥对视一眼,随即各自坐在椅子上查看奏折。 朱允炆看得很快,看完奏折后略微思索一下就在奏折上批阅起来。 相对而言,朱允熥则不紧不慢地看着,一边看,一边在另外一张纸上抄写什么。 在朱允炆批阅第二份奏折之时,他这边第一份还没看完。 老朱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对朱允熥有着非常高的期望,怎么也没想到这孙子在如此关键的时候,竟然这么掉他的脸。 “咳咳!” “朱允熥,你还在磨蹭什么!” “哦哦!” 朱允熥含湖其辞地答应一声,依然不紧不慢地看着,在朱允炆批阅完第二份奏折,他才打开第二个折子翻看起来。 老朱见状只以为这孩子是故意气自己,心里就更加生气了。暗骂这孩子不知轻重,平日里耍耍小脾气也就罢了,现在这么重要的场合,竟然还是这般胡闹,简直要气死人! 但众目睽睽之下,他也不好说什么,只能耐着性子等香烧完。 终于,在线香烧到最后一节之时,朱允熥那边也总算停笔了。 只是老朱看着干干净净,没有一句批语的奏折,脸色从未有过的难看。 “朱允熥,你的批语呢!” 朱允熥不紧不慢地站起身道。 “回禀皇爷爷,孙儿见这两份奏折都是最新的,因此不敢在上边乱写乱画。” 小书亭 “另外,单凭这两份奏折信息不够,孙儿无法根据上边的片面之词做出判断。” “孙儿已将缺失的信息记录下来,请皇爷爷过目!” 朱允熥说到这儿,恭恭敬敬地递上去一张写了几百字的纸。 老朱接过这张轻飘飘的纸,只感觉无比的沉重。 这份重量并不来源于纸张本身,而是来自大孙对于奏折的慎重和敬重。 更让老朱感到沉重的是,大孙的这份慎重和敬重,并不是他这个当爷爷的所教。 因为就他自己而言,他心情不爽的时候,扔过、撕过,甚至踩踏过奏章。 大孙在乾清宫学习这段时间,他就不止一次拿奏章扔过这小逆孙。 然而,在自己这番“耳濡目染”的“言传身教”下,大孙依然能保持这份清醒,岂能不让他感到欣慰? 这一刻,他甚至都觉得不用再比了。 因为大孙虽然未着一墨,但却已经赢了。 大孙不仅赢了朱允炆,还赢了他这个皇帝,最终赢了这个天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