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两百六十五章 多方震动  (第2/3页)
只是这也说明了,能压住诸王的不是朱由校,而是朱由检。    朱由校对诸王海外就藩的态度,本来就没有朱由检那么显而易见,更有点像是半推半就。    如果朱由检真的病死了,那么人亡政息,诸王岂不是成了小丑?    这个想法,不仅仅是朱常洵在想,也是所有的藩王在想。    因此、面对周王朱肃溱的号召,所有藩王都聚集到了一起。    朱常洵在进入周王府后,便被人带着坐进了承运殿内,而足以容纳数百余人的承运殿,此刻显得十分拥挤。    诸多藩王亲至,朱常洵以福藩的身份坐到了前排,而他的身后则是同父异母的三个弟弟,瑞王朱常浩,惠王朱常润,桂王朱常瀛。    “三哥……”    见到朱常洵来,在国本之争中作为小虾米的三王,对他十分恭敬,而朱常洵在这种时候也没有犯傻。    如果真的有什么意料之外的事情爆发,或许他这三个弟弟身边的三百多护卫,会成为一股不小的力量。    “待会,你们三人注意听我的话,别被朱肃溱那老匹夫给绕进去。”朱常洵交代了一句。    “是……”三王老实应下,而与此同时,伴随着拐杖杵在地砖上的声音响起,所有人也都停止了交谈,纷纷看向了承运殿上的主位。    “咳咳……”    朱肃溱在朱恭枵,朱绍烔的陪伴下走了出来,咳嗽表示自己出来后,又笑着对众人作揖道:    “诸位王弟、王侄,王孙……大家能赏脸前来,着实让老夫高兴。”    说着、他坐在了王位上,继续说道:    “诸位都知道,今夜的京城不算太平,而老夫聚集各位宗室前来,也不过是为了报团取暖。”    “我等并不贪恋权势,只不过万岁既然答应了让我等海外就藩,而我等也变卖了大部分资产,那事情必然是需要有一个着落的。”    “皇宫那边,孤已经派人前往了,只要万岁给个准信,我等便可以散去了。”    “不过……”朱肃溱顿了顿,扫视了一眼殿下的诸王,心思活络。    “我等毕竟要迁移去海外,而海外就藩这种事情,古往今来未曾有过。”    “齐王当初允诺我等的条件,也大差不多,因此诸王如果海外就藩,老夫举荐齐王为监察百王的宗室监察使,以此来向万岁,向大明表示我等没有不臣之心。”    “老东西……”听到朱肃溱大义凛然的话,如果是不明所以的人,指不定还真以为他要保举朱由检。    可问题是,在这里的人都不是傻子,朱由检现在是死是活还说不定。    如果他们同意了朱肃溱的建议,那就代表朱肃溱可以用这份认可来为自己谋取利益了。    一旦朱由检死了,恐怕那个什么所谓的“宗室监察使”的职位,就落到这老匹夫身上了。    到时候就算海外就藩的事情妥了,山高皇帝远的,这老匹夫恐怕就要用这个职位来成为百王盟主了……    不过、即便知道了对方的想法,但周藩毕竟是天下第一大藩,没有人想正面硬钢,而是想要跟从他人。    所以、在第一时间居然没有人主动站出来驳回朱肃溱的话。    朱肃溱对这样的局面很满意,在他看来、秦藩是旁系上位,不敢和他对垒,楚藩有伪楚王案这个黑料在,也不敢站出来当出头鸟。    再加上有能力威胁他的蜀王朱奉铨此刻还在路上,剩下的、便只有福藩、晋藩、赵藩了。    因此,他将目光着重放在了朱常洵、朱求桂、朱慈三人身上。    不过、晋王朱求桂、赵王朱慈两人此刻紧闭唇齿,显然不想做出头鸟。    见到二人的表现,朱常洵也不由在心底大骂“废物”,并准备开口驳回朱肃溱的话。    “这……”    “这件事情恐怕应该由齐王定夺,老殿下有些越俎代庖了。”    忽的、一年轻声音响起,所有人都纷纷向着声音望去,而出声之人,正是站在老唐王朱硕熿身后二人之一的一名青年。    “这是唐世孙朱聿键吧,没想到老唐王和唐世子都没开口,反倒是他先开口了。”    “这身份和地位,出言怕是落了周王的脸面。”    “听闻他和他父亲不得宠,怕是老唐王不一定帮口。”    不少人认出了这个人,而这个人也就是后世人所熟知的隆武帝朱聿键。    只不过、这个时代的朱聿键因为朱由检的缘故,没有继续遭到囚禁,并且在得知自己将要在未来前往海外就藩后,朱聿键自学了两年半的兵法。    唐王府的护卫,大多被他训练过,因此在唐王府内,他的话语权重实际上只低于老唐王朱硕熿。    “呵呵、唐世孙,这里都是叔伯爷辈的议事,你的建议虽然不无道理,但并不适用当下。”    朱肃溱笑里藏刀,暗自讥讽朱聿键辈分小,然而朱肃溱刚说完,却听到朱聿键冷笑道:    “有子同安睦勤朝、在肃恭绍伦敷惠。琼芝弥宇宙硕器、聿琳琚启龄蒙颂。”    “不好意思了周王侄,论起辈分,我要比周王侄你大一辈。”    朱肃溱族谱和各藩字号背的不熟,被朱聿键当众落了面子,一把年纪又被一个年轻小子称呼为王侄,当即也不再伪装道:    “哼!此地乃议论国事之地,论资排辈算些什么?”    朱肃溱见辈分压不住,又开始走场面牌了,不过论走场面牌和硬骨头,明朝宗室里还是有一些的……    “按照周王殿下这么说,那就更不能草草定论了,当等齐王殿下亲至。”    又一年轻声音响起,众人转头看去,只见一个器宇轩昂,又有大儒风范的三旬藩王侃侃开口。    “是吉王……”    “原来他就是吉王啊……”    当吉王的名头出现,一些楚藩、襄藩等藩王子弟就开口议论了起来。    吉王朱由栋,作为大明藩王之中的异类,朱由栋今年不过三十二岁。    然而他成名已久,在湖广之地素有“英资天纵”的美名,藩地长沙的儒生士子,官员胥吏也对他十分尊敬。    比起名声狼藉的楚藩,吉王府的名声可以说因朱由栋一人而起。    因此、当朱由栋开口之后,坐在王位上的朱肃溱也觉得事情有些棘手了。    “诸多事宜,还是等齐王献俘太庙之后再说吧!”    这个时候,有一道年轻的声音响起,而众人看去,却见是一名身着藩王世子服饰,十五六岁的少年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