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两百零一张 废王爵 (第1/3页)
,循明 整个京城都好说沸腾了,无数百姓随着三法司的押解队伍,赶向菜市口。 这会儿,崇祯已经回到东暖阁。 坐下喝口茶,他就开始批阅奏本。 他身前摆着两道,是司礼监挑出来,需要他尽快处理的。 第一道,来自于贵州巡抚王三善,他在奏本中,言称已经击退了围攻叛乱,包围贵州的土司已经败走。 但贵州破败,没钱没粮,灾情加上战乱,十室九空,请求朝廷抚恤,并且派得力之人镇守,肃清整个云贵川的乱匪。 崇祯默默看了许久,又沉思再三,放到一旁,拿起秦良玉的奏本。 这一道,也是报捷的奏本,秦良玉在奏本里,言称奢氏败走,四川军民连克三周,目前乱匪退回云贵川交界。 她这道奏本,主要是请求朝廷,恩恤有功以及战死将士。 “云贵川……” 崇祯轻声自语,目中凝肃一片。 云贵川,在距离上也就贵州稍微远一点,但对现在的大明来说,根本上是鞭长莫及。 大明朝廷原本国库空虚,主要投入是在辽东。 对于贵州,四川的叛乱,只能依靠地方上的自我能力去平定。 别说贵州,就是成都也三翻四次被叛乱的土司围困,贵州,四川的战乱,丝毫不比辽东若,动辄十万,数十万的乱军,贵州,四川州县一度近乎一半落入叛匪手中。 “再撑一撑,再等一等……” 崇祯轻声自语。 他以及大明朝廷的主要精力,仍旧在辽东。 尤其是崇祯一直是谋划建虏,正在一步步迫使建虏尽早入塞,针对建虏的布局,已经在一种收网阶段了。 只要击退了建奴的第一次入塞,崇祯才能放心的将目光投入国内,逐步的去解决种种乱象。 崇祯看着两道奏本,最终还是轻吐一口气,拿起笔,接连写了两封信,仔细又看了一遍,递给王承恩,道:“这两道奏本留中,这两封信你发出去,另外,命户部,给贵州,四川,各拨付一百万两钱粮。” “是。”王承恩接过信,慢慢退回去。 崇祯坐在椅子上,心里充满了紧迫感。 四川,贵州或许还好说,要是陕西乱起来,必然影响山西,山西可是京畿的门户! “内忧外患啊……” 良久,崇祯摇了摇头,轻叹一声。 王承恩刚吩咐人去送信,回头见到崇祯摇头叹息,默默立着不动。 作为崇祯身边的大太监,他同样很了解这个国家。 大明的现实情况,表面好像还很稳定,很强大,实则上,内里已经空了,到了最严峻,最危险的时候了。 王朝末路的亡国之声,其实在宫外,早有议论,并不是什么秘密。 这时,曹化淳兴冲冲进来,见礼之后,笑着与崇祯道:“皇爷,那半个叛国贼已经被凌迟处死了。京城的百姓沸腾,纷纷上去,将他们撕了个粉碎,听说,还有不少人生吃了他们的rou,愤怒无比,真的是……民心可用……” 崇祯闻言,笑了笑,便继续批阅奏本。 曹化淳一怔,转头看向王承恩。 王承恩微微摇头。 曹化淳连忙息声,不敢多说,站到王承恩边上。 在宫外,沸腾不止,百姓们仍旧愤怒,咒骂声甚嚣尘上。 三法司并没有闲着,马不停蹄的审理其他盐商,同时预备着审理崔呈秀。 在宣府,魏忠贤的缇骑奔走呼啸,无人可挡,抓了近百人,暗地里杀的更不知道多少。 十天后。 魏忠贤回京,三法司,东厂,锦衣卫,西厂等对于八大盐商以及其他涉及走私的盐商,进行了大规模的诛连。 在各地陆续处决了近三万人,更有数万人被流放,戍边。 虽然重点是在山西,京畿一带,可南直隶仍旧被波及不少,牵涉的大小官员,近达上百! 但朝廷这一次的霸烈手段,着实震慑了太多人。 至少京城,空前的团结,众志成城,杂音几乎听不见。 在这一系列事情的急速运转之下,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三个月。 崇祯元年,七月初。 崇祯一大清早,从周皇后的床上爬起来,洗了个凉水澡,便向着乾清宫走去。 天色现在亮的极早,宫里的宫女,内监,很大一部分还没醒。 崇祯倒是不需要多少人伺候,他走在路上,自语的道:“曹化淳,你说,这都这么久了,皇后的肚子,怎么就一点动静都没有?” 曹化淳连忙陪着笑,道:“皇爷,不要着急,该有的时候必然会有的。” 崇祯瞥了他一眼,心里嘀咕起来。 他悄悄找太医看过,他与周皇后的身体都没问题,但努力了这么久,周皇后居然还是没有怀孕。 来到东暖阁,崇祯简单吃了点早饭,就开始继续忙碌起来。 这几个月,他的主要精力都盯着山东的变革。 山东上上下下的主官基本上都换过了,三司的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都被调到了京城。 崇祯手里的,是山东巡抚喻安性的奏本。 “语气倒是很轻松……” 崇祯看着,面露一丝微笑。喻安性的奏本,说山东在丈量田亩,登记人口都是稳步推进,遇到的阻力并不大。 崇祯放下喻安性的,拿起下一道。 这一道,是兖州知府上的。 崇祯只是看了一半就皱眉,兖州知府,在奏本里,言称鲁王府不但阻止官差丈量土地,还有点多官场,甚至于,仆从还到府衙闹事。 崇祯审视了一遍,忽然道:“鲁王还去户部闹事吗?” 因为国库空虚,朝廷一直拖着宗室的俸禄没发,尤其是鲁王前一阵子嫁女,在得知朝廷抄没了众多盐商,富裕起来后,时常去户部索要俸禄,外加子女婚丧嫁娶所需要的银两。 王承恩上前,道:“昨日还去过,毕尚书躲了半天,只能从后门出。” 崇祯双眼半眯,若有所思。 忽然间,门外响起急匆匆的脚步声。 崇祯抬头看去,就看到周皇后快步进来,急声道:“陛下,郑太妃,寻短见了。” 崇祯一怔,旋即冷哼一声,道:“还是为了让福王出京回封国?” 福王被软禁在十王府已经快一年了,时时刻刻想回去,大小手段不知耍了多少。 周皇后皱眉,走到近前,低声道:“臣妾去看了,好像是真的。” 崇祯没好气的瞪了她一眼,道:“就你好骗……” 不等他说完,门外一个内监急匆匆站在门外,道:“骑兵皇爷,嘉定伯拉着太康伯入宫了,已经到了宫外。” 崇祯哼笑了一声,倚靠在椅子上,道:“还是为了那六十万两银子的事?” 周奎为崇祯垫进去了近三百万两银子,最后六十万两的订单,他骗了张国纪的银子。 事后张国纪久久等不到回款,三翻四次讨要不得,一怒之下,与周奎翻脸,时常去嘉定伯府闹,后来也威胁要拉周奎入宫理论。 这是两个国丈,闹起来有损皇家颜面,宫里两位往后关系还算亲近,是以,宫里派人三翻四次的调解了近两个月,但竟然毫无成效。 那内监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