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世之儒道圣院_第一百四十八章 大夫(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八章 大夫(叁) (第2/3页)

过啊问题是,既然出来了,就算危险,也只能硬着头皮上。

    它普一出现,立刻就看到前方无尽人流,一声咆哮没等落地,已经扭着身子杀了出去。

    人声鼎沸,惨叫流血,更多是惊慌:“有龙。”

    看一阵阵惊慌失措,水寨上的朱子语皱皱眉,他很年轻,出身一个书香门第。书香门第,就算南国也没几家,哪怕四大家族,距离书香门第那样的等级,也还差一步,这不关乎家族实力,关乎的是名声,以及一些隐秘的东西。

    “这位,就是夏文绝”他带着赞叹说一句,纵身跳下,人落在火海内,声音飘荡在空中:“我去会会他,上次只见得一面呢。”

    “朱兄赶早了”人声淹没在混乱中,已经看不到是谁在说话。

    这群人杀入战场,带着士兵横冲直撞。朱子语掌开山石,从高空落下,狠狠的,一巴掌拍在小龙脑袋上,似乎有低声轻笑传来:“这是,书仙呢。”

    书仙呢书仙愤怒的摆尾,可怕的力量扫的火焰连同木柱子飞舞,落入江水的“噗呲”熄灭,冒上几丝青烟。未曾落水的,飞出,打的人或者昏迷,或者痛呼。也有人被点燃,惨叫着乱跑,看到敌人,抱有“死也要拉个垫背的”想法,扑将上去。

    rou香味,哭号声。最多的,是充满绝望的混乱,谁也无法制止。

    “丞相呢”

    “夏侯将军呢。”

    “我们,被抛弃了啊。”

    所谓八十万大军,虽是号称。但二十万总是有的。

    这二十万中,后勤方面又占据不少,喂养马匹,洗刷衣物,准备食物和保障粮草。那些人的战力并不强,也没有主战部队的训练,只学会一点点皮毛而已,在这样的战争中他们只能增加混乱,将气氛衬托的悲切。

    “吼”

    真龙摆尾,朱子语轻松躲开,他不带烟火气息的杀向前:“白衣夺长剑,一气摆四方。踏步书生怒,九尺长红帘。”

    匹夫一怒,血溅五步。他手持浩气长剑,要怒斩书仙真龙。

    浩气长剑卷起江水,在火光下宛如一条火红的飞龙,在士兵眼里,这就是两条神龙之间的战斗,那条瘦小的龙撞进江水,接着卷起大水冲出,把那江水像是倒过来一样,大股大股的江水倾泄而下,而另外一条在人手中的火龙身躯庞大,怒吼朝天,将江水烧的沸腾,升腾出满江面的大雾。

    就此时,他们条件反射般的一愣,惊慌收拾武器,努力想把头盔戴好,好叫自己看起来整齐些。

    “夫擅战者,军容齐整,刀枪雪光。不意如山,从令而进,若一体也。”

    谢文口中诵读,身后的士兵不自觉就安静下来,整齐划一的列队。条条雪白的浩气汇聚至谢文身上,他整个被包裹在浩荡气势中。

    眨眼中,那片浩气汇聚完毕,他全身上下无一处不是浩气充足,数百人的战意汇聚而来,将他的战力拔高数个等级,就算前方站的是一个大夫,谢文也有信心,战而胜之。

    这就是士兵的作用了,他们享受着国家的资源,甚至于每个月都有夫子为他们讲课,长此以往,身上不知不觉的多了一丝浩气。而在战阵中,只要有夫子存在,即可将千人,万人,至于百万人浩气汇聚,宛若一体,从而提升自己力量,造就出一个可怕,不知疲倦,一往无前永远战意满满的怪物。

    虽然汇集的力量极大,可以称为无敌天下,但这类战斗,最怕的就是主将不稳,意念不坚。

    就拿历史上一位出名的人物来比喻,如楚霸王项羽,八千子弟兵精锐在手,若力量汇聚,能将他大儒的力量提升到,亚圣。在乌江之畔,要是他愿走,十面埋伏怎能留下他,只是,他的路已经到了尽头,他所执着的江东父老,他所为的江东父老,无颜可见,失去了执着与精神支柱,他最终选择了力战至死。

    力量加身,谢文信心满满,要试试这位父亲赞不绝口的人物有什么本事,是书文真的如他名号“夏文绝”一样绝响,还是对方展露出来的战力已经超越同龄人。

    他很谨慎,试着活动手脚,感觉可以掌控这股力量了,方才将目光投向夏弦。

    即便是大儒,是亚圣,面对数十万的大军力量汇聚,也很难得胜,一人之力,怎能敌千万人夏弦,你可准备好接招了秦养十万军,独成一白起,屠得二十万,丧尽功与名。儒的心,儒的执着,国家的民,国家的,生活。而我谢文的执着,就是,成为像父亲那样的人,以一个人的肩,撑起一个,天下。

    夏弦也看谢文,自古以来,强国兵壮,从未畏惧过高手,便是这般,有无数士兵的力量汇集一人。南国谢儒本就强,要是将数十万大军力量加身,这世上有谁敢说稳胜了他的儿子谢文,想来这种汇集力量的方法没少用,很熟悉呢

    “夏弦,可否一聚”

    谢文的声音穿透战阵,夏弦清楚的听到了。

    他手下没有什么士兵,也没有力量加身,但毫不畏惧:“牧马奔驰九州上,十年百战斩楼兰。催军盛红江河血,将军此生绝凌昂。”

    胯下浩气骏马催征,夏弦杀出人群,虽未回答,诗中意思表露无疑。乃年意气风发的谢行舟,就是诵着这首诗,和大乾鏖战号江之畔,应一国之请做客,直至,文压一国,令其不敢轻易再起战端。

    “此生,何曾惧战”

    谢文带着百十人的力量冲来,与夏弦猛然相撞。

    轰然震动,脚下的木板发出不堪负重的“吱呀”声,仿佛垂垂老矣的朽木,受不得一丁点力量压迫,下一秒,将会粉碎。把这两位疯狂的破坏者甩落江水,随之东流。

    “轰”

    曹孟德突然扬起脖颈,他向江岸看,看到多少人死看到多少兴衰还是看到了自己人生他像是一个百岁般的老人,眼中洞彻世间,留下的,却是洞彻后的疲惫和叹息,毫无那位永远挺直脊梁的丞相模样。

    “这场战,我终于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