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0013章 四十三人的领导班子!  (第2/2页)
长,用来换盐,肯定是有商人愿意交换的。    民兵优先挑选媳妇,分十亩地,这个分配原则也是让众人点点头。    男女平等,张牧暂时还是没有考虑。    不过,依旧还是给了妇女分田,挂在妇女的名下,即便是离婚了,妇女的名下也依旧是有五亩田地。    原则上推动一夫一妻制度。    不然的话,张庄的妇女都是不够分的。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真的要提到男女平等,首先,就要让妇女有自己的经济来源。    这是一个需要慢慢推进的过程。    目前,这是一个四十三人的领导班子。    需要解决的是司法,教育,劳动,税收,婚姻,医疗,商业,基础建设同时,还有就是周围十三个村落进行渗透。    工作量不可谓不大。    但是,每一个人都是干劲十足,想着要改天换日。    张牧就开始动手。    潘老爷的土地进行了一次登记,之前,潘举人不在,这土地就被张牧给瓜分了用来种粮食。    而现在则是需要进行更加彻底分田,同时也要开始保证自己的税收。    张牧的计划就是今年内把周边十三个村落全部纳入到自己的同心社范围,建立同心村,同时也要看扩张和影响其他的村落。    至于官府什么时候过来,以张牧对大明的办事儿效率的了解,估计要等很久很久了。    甚至,有可能就不会来。    审老九的表现十分的积极。    出卖潘举人也是出卖的极为彻底,潘举人藏银子的地方,他都知道,然后,就从一个接着一个的藏匿地点挖出来了一个个箱子。    不过,真的等到打开的时候,张牧还是失望了。    统计结束,一共三千四百两银子。    堂堂举人,掌握了两万亩良田,居然就只有三千四百两银子?    这不能说穷,至少张牧觉得他很穷。    不过,对于潘举人这个级别来说,他的主要财富还是集中在自己的宅邸上,就他这个宅邸,虽然张牧觉得又破又小,但是,在这个年代没有个一千两银子是解决不了的。    其次就是土地。    两万亩土地,潘举人这几年是拼了老命的兼并土地,他掌握的土地甚至于要超过了一般的士绅阶层。    一方面是潘举人的确是土地有着足够的贪婪,其次就是,这主要是这几年年年都有灾难,粮食歉收,偏偏崇祯还在疯狂的加税,导致越来越多的百姓破产,地价暴跌,潘举人巧取豪夺趁机兼并,又仗着自己举人的身份偷税漏税。    如今,现在,这些土地也已经完全落入到了张牧的手中。    除了分配出去的土地,剩下的则是被张牧制定为公田,让一部分为虎作伥的家丁劳动改造,表现得好就从公田分田给他。    如果人手不够那就请其他的村民帮忙,必须要给予他们一定经济上的补助。    同样的,如果参军的民兵不能参与到土地劳作当中,那么,他们也要给予其他的村民经济上的补助。    可以是钱,也可以是粮食。    现在,主要还是以粮食为主。    规矩还是要制定下来。    想要造反成功,那就必须不能走李自成和张献忠的老路,要稳打稳扎,要慢慢的建设自己的根据地,杜绝一切流寇思想。    三千四百两银子,张牧特别批了一千四百两银子,专门去购买耕牛。    大明的耕牛价格可不便宜,二十两银子才是一头牛,一千四百两银子也就是七十头耕牛,整个邓州县都未必就有这么多耕牛。    张牧想要搞大规模的养殖了。    耕牛,还有就是家猪。    不过,这还是需要慢慢的来。    这个任务,张牧还是交给了张信去做,信得过,而且,武力值过人,一般人哪里是张信的对手?    其次就是采购大量的铁器,用来生产农具。    至于武器的更换,张牧还是押后了,现在这个阶段削尖了的木头足够用,至于邓州县来围剿自己,官府来围剿自己,不是张牧看不起他们,而是官府瞧不起自己。    自己只是一个小小的匪患,就算是杀了潘举人,也不值得官府重视,真正的心腹大患还是起义军,高迎祥虽然被抓了,但是尚且还有李自成,还有张献忠,还有罗汝才。    小小匪患,自然是要押后处理。    即便是官府来剿匪,也不会出动的很强的力量,让官府吃小亏,不给朝廷缴税,先慢慢的稳固同心社在周围百姓心中的地位再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