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生那点事儿_长风破浪会有时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长风破浪会有时 (第1/1页)

    凑齐学费后我顺利入学了。参加了军训,顺利竞选了班委,没有认识什么特别的男孩子。

    开学一个星期后,父亲给我打了电话,说在学校门口等我。我到学校门口时,父亲已经等候多时,我们在学校附近的小餐馆吃了个便饭。

    父亲是个很有仪式感的人,哥哥考上大学那年他送给哥哥一本《朱子家训增广贤文》。

    吃完饭父亲很郑重的跟我说:爸爸恭喜你。但是爸爸也希望你能做到几件事,第一要好好学习,第二头发不要染黄,第三不要和男同学乱来。

    然后又塞给我八百块,说想买点什么就买点什么。我接过钱转身进了校门,走了很远回头发现父亲还站在原地。

    大学几年我奉行了父亲的每一句叮嘱,除了头发染过不显眼的颜色几次。我几乎不是在cao场就是在图书馆,唯一的娱乐就是和宿舍或同班的好姐妹去市中心逛街,30块一件的衣服就能给我带来很大的乐趣和满足感。

    为了给家里减轻负担,我一有空就去做兼职。谋生的想法和观念,真是在家境贫寒的时候深深刻进了我的血rou里。

    班里做兼职的同学特别多。课余的时候我们发传单,卖电脑,卖手机,很辛苦又赚不到钱。

    直到现在我都对兼职心存芥蒂,经常有某某品牌招大学生去做兼职,不用交社保时间很长收入还比正式工低,像被当成廉价劳动力对待。

    很快我就发现了赚钱的门道,就是好好读书拿奖学金。大学四年我的奖学金和老师做课题拿到的报酬以及暑假去乡镇开辅导班的薪水加起来将近两万块。

    这对当时的我来说是一大笔钱,在现在对大学生来说也不是小数目。有了奖学金我就解决了学费的烦恼,还能偶尔请同学吃个学校食堂或者去校门口唱个30块能包场一下午的KTV。

    回想起来,那时候食堂的饭菜怎么都吃不胖人,那时候的同学清唱都能和现在的流量小明星一较高下。

    说到大学,就不得不说到同学和室友以及老师。我所在的宿舍,除了我之外都是金融专业的妹子。

    有来自上海的,有来自甘肃的,有来自海南的,有来自AH的,还有两个江西的。

    宿舍的卫生常年是海南的妹子毫无怨言的包干,上海妹子总能带给我们潮流的电视剧,我们一起在宿舍里追剧,江西的小妹子和男朋友煲电话粥能煲五个小时,有谁和男朋友闹不愉快总能找到我调解。

    我呢?我不在上课就在搞钱,要么就在给老师做课题论文。大家都各自忙碌着。

    班里同学整体来说都是非常和谐美好且简洁朴素的。既无现在常见的物质攀比,也无常见的校园暴力。

    唯一超出认知的是,有位同班同学大三就当了爸爸,大四带着孩子来参加毕业典礼。那时候的我们,真的很好。当年花开月圆叶正茂,值得庆幸的是我在父亲打的预防针下惜取了华年。

    说到大学老师,就不得不说起我的恩师,经济系的系主任。那时候的王老师还风华正茂,一脸书生气,在我们这种三流大学坚持给我们双语教学。

    上第一堂课,他就让我有了神圣感,他说他本人是张五常教授学生的学生,他是徒孙,我们就是玄孙。不知道谁是张五常的我,下课后赶紧电脑搜了下,搜完以后上课更加认真了。

    王老师是位具有付出和奉献人格的老师。在他带我们结束以后的一年时间里,他都在学校的教室里免费给我们要考研的同学补课高级经济学,还自设奖项激励我们。

    后来我考研调剂,成绩不算理想。考得理想的同学,有的现在在漂亮国拿着绿卡在某知名会计事务所做税,有大房子大车子有老公有孩子,是四川一个乡镇的妹子。

    后来我们说起王老师,总不由得感慨所遇良师,非常感恩。遇到好的老师会给学生起到逆天改命的作用。王老师他的形象在我们心里一直帅气,高大,光辉。

    至于朋友,大学里我交到几位好朋友,毕业后我们时常保持联系。

    在此后很多年以后的关键时刻,几位好朋友(包括中学交到的好朋友)在我需要的关键时刻帮了我一把,让我在杭城真正立足下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