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八章:小财靠勤,中财靠德,大财靠命。 (第2/2页)
要求,眼看就要到了交货的时间,可是我们还是没有生产出令他们满意的产品。 如果当时交货的期限到期后,我们还是交不出另他们满意的产品,那么咱们不仅需要赔违约金,更会失去一个足以令我们崛起的客户。 毕竟当时只要和xxx国企成功合作后,就会名声在外,更大的市场也会被打开。那一次对于我们来说真的是鲤鱼跃龙门,越过去就是成龙成凤,越不过去就是深渊,直接被市场淘汰。 虽然那次很艰险,但是我们还是抓住了机会。做到了本不属于我们的馅饼。” “是呀,当时我们也知道问题的所在,就是技术不达标,没有对口技术过硬的相关人才和相应的参考数据。 那个时候,我们是到处挖人,就是挖不到真正的核心人才,毕竟当时我们的工厂实在是太小了、也没什么实力,根本吸引不到真正的人才来我们发展,就算当时开出了双倍的工资也无济于是。 不过最后还是老陈敢于下决心,既然挖不到个别的人才,就直接挖整支团队。 然后,就直接以三倍工资加业绩提成、再加股份,从别的工厂挖来了整个团队来咱们工厂,这才度过了那一次危机。后来也导致了我们干了快半年,硬是不挣钱,后来一合计挣那点利润,全给他们发工资了。” 老方说到这里时,陈董事长不禁笑了笑,道: “可不是吗,要不是后来我们几个使了一点手段,提拔他们团队里的新人秦立和何永,给予他们俩更好的待遇,制造了以他们俩为首的少壮派和团队里的元老们的利益矛盾,这才打开局面,来个个击破。 后来,咱们联合少壮派们彻底把他们团队里的元老级人物都踢出了局。如果不会因为咱们多留个心眼,最后这个公司真不知道最后会跟谁姓。” 不管团队有多和谐,只要产生利益冲突,就会出现裂痕。 毒瘤被拔掉后,陈懂事长深深体会到了,只有用对了人才,公司才会有更好的发展,不仅要会用人才,更要留住人才,而留住人才的第一要义,是让这些人才物尽所用,发挥他们自身的本领。 自从那以后,陈懂事就开始建立以秦立、何永等一些前后招来的高学历、高素质的青年军为公司核心,开始在公司经营方面、市场营销、人员管理等等一些公司决策上就放权给他们、让他们放手去干。 这些青年军们得到了权利后,就开始以全新的视野和格局,硬推陈董事长和整个公司不停的做出改变和全面发展。这个时候对于陈董事长来说就是大财靠命的开始。 也就是这个正确的决定,让公司进入了高速发展,市场占有份额也在不停的再加大,产能也逐年递增。 面对不断开阔的市场,当时的小工厂已经不能满足公司发展需求了。于是,在秦立等人的强烈建议下,陈董事长在开发区买了一块占地约四十万平方米的土地,开始建厂投资。 在初期,产能刚开始递增的时候,秦立就提出在开发区买地、建新厂的建议,但是陈董事长和他一起创业的元老们就觉得没这个必要,都只是想着以原有的小工厂为基础,把周围的土地买下来扩充就行。 这样不仅省去了重新建厂、买设备的费用,还不耽搁生产,资金的周转也会更加的充足。按照陈董事长他们说法就是这样会更省钱、省力。 陈董事长和他们的兄弟们这一次的目光短视,也导致后来的一次战略上的失败。 果然过了不久,扩建后的工厂产能也远远达不到,市场不断被扩大的需求。于是,很多客户在你这里等不到货物,就会另找他投,这样的局面,就产生了周围的市场份额,不断的被其他新进来的厂家逐步侵蚀。 面对这样的局面,在秦立和何永不断的劝说下,陈董事长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就采纳了这个建议,就打算在开发区组建新厂。 刚开始,陈董事长觉得买块约二十万平方米的土地都太大,但是秦立强烈建议陈董事长要超过这数的一倍,也就是四十万平方米才行。当时几个元老都不同意,毕竟太大了,完全没必要,用不到就会闲置在哪里,还白白浪费一些资金。 但这次陈董事长听从了以秦立为首的青年军的建议,狠下了心,买了块四十万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权。 这次买地虽然元老们都反对,但是青壮派和创业的元老们并没有闹出什么多大矛盾,但是开始在建厂的时候,双方就开始爆发出了极大的矛盾冲突。 以秦立和何永为首的青壮派们建议要学习日本和德国等一些发达国家的工厂建设,集先进机械、智能化科学为一体的现代化工厂。反正就是一句话,就是要花大钱,建最好的工厂,买最好的设备。只有这样,我们在未来不仅要在国内市场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更要去开拓国外的市场。 而元老派们就是觉得青壮派们好高骛远,净扯那些没用的,如果按照青壮派的想法去建设工厂,那需要的资金将是非常巨大的,先不说公司的资金远远不够,就算去银行贷款也是一个巨大的资金量。 尤其是在建设工厂的时候,我们本就出于被动阶段,本身这个时候就产能不足,如果在因为资金的问题,而使得竞争对手趁机再一次侵蚀我们的市场,那损失是非常巨大的。 更加可怕的是,这个时候万一在因为投资建厂资金过大,而导致资金链断裂,对于公司那就是灾难性的问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