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08章 竹蜻蜓,这不是欺负人吗?  (第3/3页)
帮互助。”    雎鸠却是满不在乎的接过扁担。东西其实不算重,她虽是女子却因为长期务农的缘故也有力气,要不然如何能开木弓射箭?    “李马,你可真是逊!”    “你再学他说话,我就和你绝交!”    “我吓得差点坐地上了。”    “……”    三人沿路轮流挑着扁担,很快便来至小泽城。    市旗早早便已竖立,来来往往的人很多。甚至还能看到有贾人拉着牛车采购货物,然后再拉至咸阳去贩卖。    现在小泽城还开了多家客舍,客舍就和旅馆类似,主要的客人都是商贾。小泽城属于交通要地,要去咸阳肯定得从这走。这年头连夜赶路是极其不明智的选择,先不说流匪这种突发情况。道路崎岖,大晚上又都看不见更是危险。所以,大部分贾人都会选择先在小泽城歇息一夜。    消费倒也不贵,十钱一晚,还提供顿朝食。当然,只有基础的粟米粥和菜羹,想要吃rou吃干的还得加钱。来来往往的商贾都不缺这点钱,所以客舍的生意是相当红火。    “哇,好热闹……”    “切,咸阳市坊比这强多咧,还有女闾!十八,你记不记得……”    胡亥连忙伸手捂嘴,脸色涨红。    你可快闭嘴吧!    “女闾?”    “他说他想吃蚁卵酱。”    “原来是这样!”    这年头其实很少会到处奔走,因为交通不便的缘故大部分人都是偏安一隅,鲜少会去太远的地方。就说这小泽城,雎鸠也就去年跟着辰伯来过两回而已。    关市小吏并未刁难他们,看到玩具后甚至还掏钱各买了个,加起来也只是五钱而已。竹人三钱,竹蜻蜓只需要两钱。    “雎鸠,你卖的是不是太便宜了些?”    “怎么了?”    “这竹人我辛辛苦苦做的,起码也得十钱!”    三人找到处位置出摊,李鹿双手抱胸十分不满。他再怎么着都是左丞相之子,区区三钱掉在路上,他可能都不会弯腰去捡。    秦国为丞相者,皆是爵至彻侯。虽说没有封地却有食邑,再加上李斯还有岁轶,隔三差五还有封赏,还有李氏旁支也会经商做买卖……李鹿打小生活的环境便是如此,自然瞧不上这区区三钱。    “太贵了,斗米才只要三钱哩。”    “粝米吧?”    “嗯。”    “我平时吃的都是精米,粝米都是奴仆吃的。”    胡亥这话听得直翻白眼。    你小子会说话就多说点。    好端端的在这显摆什么?    你再富裕,还有我富裕不成?    雎鸠以木牌写好标价,便摆在竹筐内。秦国有专门的律法规定商事需要明码标价,基本不需要讨价还价。像是《金布律》这种,在秦国还是很受推崇的。这就相当于是保护消费者的律法,如果商贾以次充好,那可是要受刑的。    来来往往的人虽多,看着他们也不觉得奇怪。关市内像他们这年纪出摊的还不少,有些是卖点家里的兽rou,还有的则是帮忙卖点木屐草鞋之类。    “你们俩要是觉得无趣,可以到处看看的,顺带也能帮我娘亲抓下药。”    “没问题!”    胡亥接过药方,拍着胸脯答应。让他们俩在这呆着,那还真不如杀了他们。接过药方后,他们便径直离去。    雎鸠自顾自的继续叫卖着,其实销量很一般。哪怕竹人竹蜻蜓再有趣,也只不过是玩具罢了。即便价钱已是相当低,却也没多少黔首舍得花这钱。关键是没什么技术含量,大概看眼便已知晓如何去做,回去后仿制便可。    “咦,这是什么?”    就在此刻有个穿着古怪的少年走来。    他的皮肤泛黑,头发就随意的披散着还有些蓬松。个字很高,少说得七尺多。穿着绢帛短衣,已经开始续须。说话口音不是中原雅言,极其别扭拗口。身后还跟着锦衣中年,一看就知道这少年来历不简单。    “这是竹人牵动木绳就能动的,只要三钱。”    “这是竹蜻蜓,只要两钱便可。”    雎鸠很懂得察言观色,便帮着介绍起来。    “竹人?”    少年随手接过竹人,牵动木绳。望着各个关节动了起来,双眼顿时泛光,的确是有趣的很。随着慢慢把玩,他却是猛地用力,生生将木绳扯断。    “切,不好玩,稍微用点力就坏了。”    接着,少年随手将坏了的竹人放下。    “你……你赔我的竹人!”    “是你这东西不好,我为何要赔?”    少年傲气冲冲的便准备离开。    “你弄坏了我的竹人,就得赔!”    雎鸠连忙起身阻拦,这可都是他们辛辛苦苦做的。麻绳很结实,只要不是刻意破坏,绝对不至于被扯断。方才那少年猛地用劲,脸都涨得通红,摆明是故意的!    “汝若是识趣的话便让开。”    锦衣中年蹙眉喝斥,目光阴冷。    他已算是客气的了,至于赔钱?    三钱他当然拿的出来,可他为何要给这区区黔首女子?    “你们……欺负人!”    “是你东西有问题。”少年得意洋洋的笑着,“况且我就是故意欺负你的,你又能如何?”    “去死!”    他刚转过头来,砂锅大的拳头便已袭来。    胡亥怒目而视,狠狠砸在他的脸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