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兵雄传_第十回 述说孙武非凡事 兴吴灭楚建奇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回 述说孙武非凡事 兴吴灭楚建奇功 (第3/3页)

一战灭楚还。兵家自显胆略壮,审时度势不恋权。见好即收隐遁去,留得智名万古传。

    且说王栩又问,为何吴军又撤回国去,难道是遇到了强敌,或是难于逼降楚人,孙武将军又如何半途遁去,却为何因呢?本人实在不解,请师傅说明原委。孙吴便道:“其实孙武知道,当时吴国实力尚欠,别看打败了地域辽阔的强楚,要想占据其国土,统辖其广大的民众,也是难于实现的,撤军是早晚之事。正好那时有个楚人叫申包胥,原来曾与伍员交好,倒是个能者君子,路途相逢听说,伍员要逃亡它国复仇,便说伍员若是灭楚国,他必定要让楚国复活,两人曾达成君子之定约。后来此人践诺此约,到秦国哭求救兵,直到昏死不改誓言,感动秦王及臣僚,便答应发兵救楚。此人送信给伍员,说明践约之意,伍员感其赤诚之志,也不愿与秦军作战,怕是楚人乘机作乱,难于抵挡两面之敌。于是同孙武商议后,便迅速从楚国撤兵回国。”孙吴说到此,也是感慨无限,王栩倒也释然。

    随后说到孙武军师,为何立了奇功,却不辞而别,远遁它方,从此杳无音讯,其因何在?也是令人费解。只见孙吴说道:“就在回军路上,孙武悄问伍员,今后当如何打算?伍员这时正是志得意满,便说大功已就,自然是回吴都受赏,高官得做,骏马任骑,受享人间快乐,还有比这更好的事吗?孙武便摇头道:‘仁兄所言,愚弟却不认同,常话说得好,好花不常开,好事不常在,你我兄弟立此大功,看上去是好事,可也隐伏着莫大危机,不知你可曾想过?’伍员听后顿惊,即道:‘我俩身居要职,大权在握!皆可呼风唤雨,掌控国庭,谁人堪比?如何还存危机呢?’说的显是迷惑不明。孙武即道:‘皆因我们功大,才会功高震主,再加掌控兵权,又为王者所忌!定会提防无疑。时候久了,自会削权夺爵,必定产生隔阂,那时再想退避,已是无路可走,定然险出不测!若再遭小人暗算,就如你父兄一般,当会身处险地,而难于躲开,必受其害也!不若趁功成名就时,见好则收,悄然遁去,方能落个好结果。’”孙吴说到此,自是看王栩如何看待。

    只见王栩思索一会,然后说道:“此言有理!这是看透了世道凶险,难于把控之至要,值得后人思判。后来那伍员又当如何呢?”孙吴便道:“当时伍员正在兴头上,只看到光明前程,对此话漠然不信,自认不会如此,便说是孙武过于疑虑,何必为此担心。说是离开宫廷权势,不是自己所求,如今既已到手,也算宏愿已偿,怎能无端放弃,岂不可惜!何况就是遇到不测,自己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何能掀翻自家的大船?所以不听孙武忠告,依意前行。孙武见其志向已坚,再劝无用,也就作罢!但却去志已决,预作准备。便派亲信之人,悄然潜回吴都,趁国中王臣无备,秘密接走了家眷,预先定好相会之地,方才率军回到吴国边界,也是做的人不知,鬼不觉,机密无比。”孙吴说到此处,还显出几分得意之情,王栩听后赞道:“正当如此!无愧兵道谋家大师!”显然是对孙武的夸赞。

    王栩随后问,孙武后来如何呢?孙吴便道:“后来大军到了吴国边界,孙武便对伍员说道:‘我们兄弟好友一场,望仁兄前程远大,尽享人间富贵!吾辈已青史留名,自是心已满足。吾志已决,当销声匿迹,隐遁深山秘处,终老一生即可!如今在此诀别,不到国都去了,免得大王挽留,再也难于脱身。如今当归还兵符,请仁兄交还吴王,并善言本人初衷之志!我想吴王必解我意,不会深究不辞而别之过。’说完,便将兵符交与伍员之手。这时伍员才知孙武,决意归隐销迹,不再出山面世,心中也是眷恋不舍。毕竟曾数载同舟共济,cao军练武,秣马厉兵,又同率大军征战,血雨腥风,并肩共志,感情深厚无比。如今取胜归家,咋说别离而去,真是难舍难分。于是问道:‘军师身为正帅,自可做定夺,想携带哪些缴获之物,尽可挑选自取,伍员绝不干涉。’说的是慷慨大方。”孙吴说的激动,也是感叹不已,王栩听得津津有味,不时慨叹。

    这时王栩突然说道:“难怪师傅花费不愁,出手阔绰,恐是那孙武所留钱财吧?”说完看着孙吴师傅。只见孙吴说道:“果然所猜不错!不过这些都是些微末小钱,那时伍员让其自选财宝,尽可带回去享用,也算为好友兄弟的一份情谊,却也凸显慷慨大方。孙武便道:‘我所带走的钱财珍宝,是我事先测算好了,早让亲随等人预备下的,不必多取,但怕钱财所拥过盛,定会自惹祸灾,何能贪得无厌,够用即得。老话说得好,知足者常乐嘛!吾自思谋过了,以战功之奖额算,恐那吴王当给予赏赐,也不过如此吧!绝不想多贪滥取。这些财宝吾无需多留,只想奖赏跟随参战的亲将家兵,以为随军参战之酬劳,也算其应该所得。再有就是,应沿途散给那些困苦饥民,以弥补征战给他们带来的伤害,或可少遭天谴!’”王栩听着,忙说甚当。

    这正是:雄帅挥军大战赢,

    谁怜白骨滚草丛!

    从来酣斗多伤死,

    勇将裹尸几成名?

    攻城掠地入王庭,

    无数珍宝夺囊承。

    何人怜悯众民苦?

    唯见兵家史册铭。

    欲知后事,下回分解。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