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23章 九转还丹  (第1/2页)
    方丈巍峨别是天,太元宫府会神仙。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海中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    孙悟空辞别蓬莱,来到方丈仙山,因为他要寻求东华帝君的帮助。    所谓:著青裙,入天门,揖金母,拜木公。    金母自然是西王母,而木公就是东华大帝君!    悟空刚刚落地,迎面走来一名道童。    只见他身着道袍,头戴纶巾,足登芒履,正是东方朔。    “是什么风将大圣吹来了?”东方朔抱拳道。    “去!去!去!一边玩去。”悟空不屑道:“老孙此行,是来找帝君的。你在这里干什么?难道又想偷桃子?那你可来错地方了,帝君这里没有桃子。”    显然孙悟空忘记了东方朔是帝君的童子。    “哈哈!大圣真是健忘,我在自己家还需要偷。    哪像大圣你,偷完桃子偷仙丹,胆气干云,令我等佩服!    “奥!俺倒是忘了,你家师父现在何处?    俺有要事相求。”    “师父今日不在。不知大圣有什么事?朔或许能够帮忙。”东方朔道。    “罢了!罢了!区区道童有何本领。俺老孙去了。”悟空说完,跳上云头。    “不过是一颗果树而已,大圣何必如此心急!”东方朔朗声道。    悟空一怔!按下云头。    “你怎么知道,俺要医治果树?”孙悟空好奇道。    之所以好奇,是因为他不相信,一名小小的道童,居然可以未卜先知。    “哈哈!大圣此言当真可笑。    你可知东方朔以何见长!”    “听闻你以娱乐射覆见长!”悟空道。    “哼!”    东方朔冷哼道:“世人皆道射覆乃是小术,甚至将其视为娱乐消遣之物。    殊不知大错特错!”    “奥!老孙洗耳恭听。”悟空突然来了兴致。    “《汉书·东方朔传》:“上尝使诸数家射覆”。颜师古注曰:“于覆器之下而置诸物,令暗射之,故云射覆。”    从汉代开始,皇宫中已经流行射覆游戏。    射覆所藏之物大多是一些生活用品,如手巾、扇子、笔墨、盒罐等等。    这种游戏,看起来好像是猜谜。    其实,它并不是猜出来的,而根据谜面推演卦象,根据易经八卦的象、数、理。最终占卜出来。    而且,我还知道,你来方丈之前,早已去过蓬莱山。”    悟空大惊!这小小道童不简单啊!    他哪里知道,即便东方朔擅长射覆,也不能未卜先知。    东方朔之所以知道的这么多,全是因为金鳞。    “原来射覆的讲究这么多!    不过……!”    悟空话锋一转道:“即便算出又有何用?    除非你能将死树医活?”    “哼!    难道朔将大圣留下,只是为了逞口舌之利!”东方朔负手而立。    “这么说……!”    “没错,家师有一重宝,名曰:九转太乙还丹。能医治世间生灵,区区果树何足挂齿!”东方朔拍着胸脯道。    “九转太乙还丹!”孙悟空口中念道。    他此行正是为九转还丹而来,本以为帝君不在,计划落空,没想到……。    “既然如此,那你就与我同去五庄观,将我师父解救出来。”    “请大圣带路!”    五庄观!    “悟空,这位是?”唐僧问道。    “这位是帝君的门人东方朔。”悟空并未称呼东方朔为道童。    因为,他不想从自己口中说出,他请了一名道童帮忙。    毕竟他也是要面子的。    “原来是东方道长,小僧有礼了!”唐僧施礼道。    福禄寿三老略感惊讶,冷眼旁观。    他们本以为孙悟空要到方向山请东华帝君,抑或去瀛洲请九老。    毕竟蓬莱、方丈、瀛洲三岛同为仙山,地位超然。    可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孙悟空请来的仅仅是一名道童。    区区道童,身份怎么可能与三老对等。    所以,福禄寿三星此时的感觉,就好比富甲一方的大佬,发现酒宴上同席的不是豪门权贵,而是一群乞丐一般。    一种被人轻视的屈辱感油然而生,自尊心也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三人顿感面上无光。    “难道区区道童,本领通天,远胜我等!    如若不然,东华帝君也太过托大!”三老心道。    原本过来帮忙的三老,此时却是抱着一副幸灾乐祸的心态,巴不得东方朔当场栽个大跟头。    “既然来了,那就请这位小友快快救治人参果树吧。”    镇元子也不太看好东方朔。    否则,他定会以礼相待,作足了排场和面子,然后再谈救治果树一事。    按照镇元子的计划,应该是,孙悟空遍访三岛,将东海神仙尽数请来。    众仙倾尽全力,将人参果树起死回生。    他再借此良机,用人参果款待诸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