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章  (第2/2页)
国家和个人的关联,国就是家,而额外大方的《辛丑条约》让每个中国人都痛心疾首,原先追求妇女解放平权的想法进一步升华,女人不止要在家中独立,更重要的是要同样加入报效祖国的行列,秋瑾加入光复会,开始投身革命,她不是完人,性格和缺点分不开,性格急躁,说干就干,说话不会拐弯,她太想快速的改变现状,她觉得这间贴屋子,已经被封闭的太久太久,要是想打开,一定要大声喊,一定要快速喊,日本为了讨好清政府,开始对中国留学生严加管束,有人说侮辱我的国家,我马上离开回国起义,这个人叫秋瑾,有人说我们要忍辱求学,学成再报效祖国,这个人叫鲁迅,激动的秋瑾对铁屋子的作者怒斥:周树人,你吃我一刀。后者平静的说:你要砍的是周树人,跟我鲁迅有什么关系?前者愤怒的回国,后者继续写作,后来秋瑾有些后悔,她说我当时太急,那些留下来的同学,背负屈辱继续学习,同样值得尊敬,再后来鲁迅也写了文章,讲革命者的流血牺牲,讲吃瓜群众如何被唤醒,故事的主人公叫夏瑜,夏去秋来,握瑜怀瑾。“侠”就是牺牲自己的利益,去帮助人家主持正义,这种精神在社会上,永远存在的,永远有的。    那年在东京,一群年轻人聚在一起,他们谈论理想,谈论救国,聊文学,聊革命,阵容在当时看或许平平无奇,可日后却惊天动地:周树人,陶成章,黄兴,宋教仁,陈天华……秋瑾在日本接触到了西方的妇女解放思想,彼时,英国已经成立了“女权同盟”,美国通过了第一届妇女权力大会,她将这些内容都化成了笔下通俗易懂的文字,变成书报,激励民众,在此期间,秋瑾又有了些变化,一方面她感到,妇女平权的问题还是很严重,需要解决,而另一方面国家的问题似乎更严重,在家不觉得,在海外漂泊,深切的体会到国家和个人的关联,国就是家,而额外大方的《辛丑条约》让每个中国人都痛心疾首,原先追求妇女解放平权的想法进一步升华,女人不止要在家中独立,更重要的是要同样加入报效祖国的行列,秋瑾加入光复会,开始投身革命,她不是完人,性格和缺点分不开,性格急躁,说干就干,说话不会拐弯,她太想快速的改变现状,她觉得这间贴屋子,已经被封闭的太久太久,要是想打开,一定要大声喊,一定要快速喊,日本为了讨好清政府,开始对中国留学生严加管束,有人说侮辱我的国家,我马上离开回国起义,这个人叫秋瑾,有人说我们要忍辱求学,学成再报效祖国,这个人叫鲁迅,激动的秋瑾对铁屋子的作者怒斥:周树人,你吃我一刀。后者平静的说:你要砍的是周树人,跟我鲁迅有什么关系?前者愤怒的回国,后者继续写作,后来秋瑾有些后悔,她说我当时太急,那些留下来的同学,背负屈辱继续学习,同样值得尊敬,再后来鲁迅也写了文章,讲革命者的流血牺牲,讲吃瓜群众如何被唤醒,故事的主人公叫夏瑜,夏去秋来,握瑜怀瑾。“侠”就是牺牲自己的利益,去帮助人家主持正义,这种精神在社会上,永远存在的,永远有的。    革命总会成功,革命总有失败,秋瑾有机会逃走,她不想再逃,领导者徐锡麟已经英勇就义,同为发起者的她也要迎着子弹向前,大通学堂就是她的家,回国后她就在这里教女学生文化知识,教她们体育工艺,教她们军事训练,浙江就是她的家,她在这里生长,在这里觉醒,她不想再退,自己能再退。可是中国已经无路可退。    她想,如果自己的死,能再唤醒一些人,再发出一些声音,那么下一次,等待他们的或许就是成功,受审受刑时,知府问她你的同党还有谁?老实交代!她有些得意的笑着说:不是还有大人您吗?这是秋瑾死前最后的幽默,1907年,丁未月,乙丑日,一个英雄牺牲了,在绍兴轩亭口,秋瑾没有看到胜利的那一天,可她的思想活了下来,若干年后,从大通学堂走出来的女学生,尹维峻,尹锐志,在辛亥革命中,冲着杭州府衙扔出了第一颗手榴弹。    我们走后,你们不用再受压迫,可以穿洋装皮鞋,可以逛街看戏,不是因为他们良心发现,不是因为他们变成了好人而是因为我们来过。    但愿朝阳常照我土,莫忘烈士鲜血满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