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王爵可封!(求收藏推荐) (第1/1页)
朱标又接着笑道:“儿臣刚从母后那里回来,父皇大可放心,母后的口风很紧,什么都没向儿臣透露。” 他拿起一张又一张纸条看下去,每一张都写着大明将士的名字,以及他们的功劳。 有徐达常遇春这样的开国大将,也有沐英这样连老朱都引以为豪的义子,还有蓝玉这样的后起之秀。 朱元璋缓缓开口道:“标儿,这些人的功勋你也清楚,都是为我们大明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都是从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每一个活下来都不容易。” “可咱也为难啊,毕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封爵!” 朱标回道:“父皇言之有理,但总不能亏待了这些将士,该给的赏赐还是要给的。” 朱元璋随口问道:“标儿有想过如何安置这些骄兵悍将的?” “安置?”朱标念了这个词后,却无可奈何地笑道,“父皇是了解那些人的。即使儿臣不说,父皇也能猜到那些人一旦被安置下来,不能再去打战后,多半会是欺男霸女,抢夺良田的存在,哪会安安稳稳过日子啊。” “我不能说所有人都这样,但也有十之八九吧。” 这一会,朱元璋放下手中的奏折,又仔细打量了自己的这个嫡长子,然后重重一拍桌子,喜道:“标儿,你大有进步啊!” “还是父皇教导有方!”朱标笑嘻嘻地回道。 可以显示自己的进步,但又不能表现得太过妖孽,以免对方怀疑。 朱标始终把握着合适的尺度,恰到好处。 “标儿,你想得和咱是一样的。哼哼,那些将领是什么脾气秉性,咱再清楚不过。他们若秉公守法,不再欺男霸女了,咱反而还不习惯了。”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毕竟这阴沟里是蹦不出棉花球的!” 朱标笑道:“我的那些叔叔们啊,已经打战习惯了,让他们刀剑入库,过寻常老百姓的生活,肯定适应不过来。到时候头疼的是地方官,委屈的则是平民百姓。” 朱元璋一脸严肃道:“平民百姓受了委屈,然后又揭竿而起,这又不是重复了咱当年的经历嘛!到时候,大明江山又会烽火遍地,咱绝不允许这些事情发生。” 在朱元璋看来,大明江山的稳固是最为重要的。 朱标面色平静,一拱手又继续说道:“父皇,可他们立下了功劳,该给的赏赐还是得给,让他们知道我们朱家绝不是兔死狗烹的人家。” “标儿言之有理,看来这次国公的爵位要给出不少了。”一向穷怕了的朱元璋,有些rou疼道。 的确不少,一下子给出了六个国公爵位。 朱标对此也是心知肚明的,又接着道:“如果封多了,那国公爵位便不贵重了!” 朱元璋一听,有些不满地说道:“标儿,难不成你想给那些人封王不成,你太异想天开了,就算咱能压得住,将来你当皇帝了还能压得住不!” 此时,老朱也不知道能不能活多久,能不能比得过他的那些弟兄。 朱标也不慌,解释道:“父皇,那些功勋卓越,已经战死沙场的将帅们,直接封王也无妨,还能显示父皇的仁义,不忘死去的兄弟。” 朱元璋脸色一缓,若有所思地说道:“死后封王自然可以,咱没意见!至于他们的子嗣,最多只能继承公爵!” “这还用说。”朱标笑道,“不过这王爵,其实也不是不能封给那些活的着将帅,但非泼天大功不给,也绝不能世袭罔替。” “何为泼天大功?”朱元璋瞥了一眼朱标,笑呵呵地问道。 朱标一脸正色地说道:“驱除蒙元,收复燕云十六州便是泼天大功!” 朱元璋一时陷入沉思。 朱标见状,则微笑着继续说道:“父皇,咱大明不同于以往的朝代。蒙元灭宋,致使华夏沦陷,这是自古以来未有之局面。” “父皇您驱除鞑奴,还取回了失去了四百余年的燕云十六州,再造华夏。当年前唐失去了此地,而两宋也没收复此地,父皇的功劳比肩秦皇汉武!所以那些将帅封王也不是不可以。” 朱元璋沉默不语,显然很认真在思考朱标的话语。 朱标则继续趁热打铁,说道:“父皇,当年唐太宗李世民设凌烟阁二十四臣,长孙无忌作为功臣之首的爵位不过是赵国公。可李唐不过是夺了隋的天下,而我大明则是再造华夏!”
“父皇,大明必将远胜于大唐啊!” “拨天大功!大明远盛大唐!”朱元璋念叨着,脸色终于有了动容。 他其实在册封功臣之前,也暗自读了一遍又一遍当年李世民册封的凌烟阁二十四臣。 那二十四人无一王爵,朱元璋也准备效仿,以国公爵位封顶。 然而朱标的话,却将朱元璋给点醒了。 格局得放大一点,眼光也得放长远一点。 他朱元璋和他的那些弟兄们,今日之功劳那是远胜过前唐的那些开国功臣。 “这么说为父是应该准备几個郡王爵位了。”朱元璋端坐坐姿,那心疼之色rou眼可见。 毕竟之前准备的几个公爵就已经rou体不已,何况这几个王爵。 “父皇,王爵的荣耀何等尊贵,既然我们给了这等爵位,那将来也可以恰如其分提一些要求。”朱标继续说道。 王爵给了,有些难以启齿的条件,其实也能摆到桌面上。 这也可以看做一个交易。 “当然我们只给爵位,但不给封地!”朱标又补充了一句。 “标儿,这想法是那方进教你的?”朱元璋想到什么,不禁问道。 朱标随即摇头,回道:“不,这是儿臣自己想着,封爵乃国之大事,他一个区区东宫侍卫是不敢妄言的。” “标儿,你大有进步。”朱元璋闻言后,也满意地说道。 朱标知道朱元璋多半已经同意封王,又谦逊地说道:“这些也只是儿臣的一些拙见,最终的一切还是要父皇圣裁!” 朱元璋淡淡点头,而朱标也退出了御书房,返回东宫。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