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典农校尉 (第2/2页)
下的臣子,陛下想让臣上什么地方,臣便上什么地方。” 他哪能有什么意见呢。 “干一行就得爱一行嘛,你要是不情愿,这事可就干不好了。”刘辩笑道,“既然你没什么意见,那就提笔记一记吧,正好试试左伯这纸是否真的可行。” 荀彧有些疑惑,不是让他干典农校尉屯田嘛,还需要记什么? “屯田可是一门大学问啊!”刘辩盘膝而坐,开始了遥远的回忆。 “民以食为天,要想土地里长出更多的粮食,我们就需要善待土地。” “土地需要一年翻耕两次,也就是春耕、秋耕。” “还有肥料,不管是什么动物,还是人的粪便,都是粮食很好的肥料。” “你带领百姓屯田的时候,需要将这些粪都收集起来,覆土屯在一旁。在春耕前,将他们均匀的洒在田地里。” “其次,也是更为重要的水利。山地那没办法,只能看老天爷的脸色,但平原沃野上,必须开挖水渠,引水到每一垄地上。” 荀彧与荀攸二人听的表情呆滞,活像两尊雕塑。 荀攸喉结滑动的声音打破了沉默。 “陛下,您怎么会知道这些的?”难以置信的荀彧直接就问了出来。 刘辩微微一笑,“我曾与梦中见过三千世界。” 这样的种田方式,其实是刘辩儿时农村的耕种方式。 这兴许不是最好的,但肯定比现在的耕作方式要先进。 届时再照猫画虎,改良一下农具,应该会大幅度的提升一些耕种的效率。 荀彧与荀攸对视了一眼,都感觉自己的灵魂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一个从没有离开过皇宫的少年皇帝,竟然对农事知道的如此清楚。
这事,是真的有些邪性。 “你们两个愣着做什么?这天下离谱的事情多了去了,朕身上有这么一两件有什么稀奇的。”刘辩说道,“记得秋收之后,要挑选最饱满的粮食,做为来年的种子。” “唯!” 荀彧忙拜倒高声呼道。 天知道他此刻的内心感觉到底有多么的荒唐。 眼前这一幕,更像是黄粱一梦。 这可是才堪堪十四岁的少年皇帝啊! 他练兵的方式荀彧到现在都还没有弄懂,现在竟然在农事上又给他上了一课。 梦中巡游三千世界听起来是那么扯。 可荀彧现在竟然有些相信了…… 若不是如此,一个久在深宫中,不知外面天地为何物的少年皇帝,怎么会连耕作之事都了解的如此透彻详细?不,皇帝所说的这种耕作方式一定更好。 荀彧是自己种过田的,在皇帝解释后,他大概也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陛下,这粪是一定要覆土吗?”荀彧将自己记录的东西,仔细看了一遍之后问道。 “必须需要覆土,覆土的目的是为了沤肥。”刘辩说道,“每新增加一次,都需要覆土。” 其实他也不知道为什么必须这么做,盲猜大概是为了沤肥。 反正在他小时候,村里的人们都将自家田地里的粪堆用土拍的平平整整的,远远看去像一个个光滑的坟茔。 荀彧提笔勾画了一下,很严肃的写了个批注。 “陛下,我们需要种的粮食,是否皆可?”荀彧问道。 他似乎打算一口气将所有的事情,全部都敲定。 “多种点麦吧!”刘辩忽然一脸惆怅的说道。 大汉的饮食,是真的让人……难受。 “唯!” 荀彧应了一声,目光触及到手中的纸张,忽又说道:“陛下,左伯纸当真不会墨透纸背,确实可以书写。” “赐帛三十,令其继续改良纸张,这东西还能更好。”刘辩说道。 他正在准备对将作监下刀,但目前人手还有些严重不足,撑不起这个场面。 他需要很多的能工巧匠充实将作监的门面,为大汉以后的征伐做准备。 刘辩非常清楚他这个皇帝以后将要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局面。 他苟住了性命,但却保不住大汉王朝的和平。 持续且混乱的战争,是不可避免的。 关于如何种好地的探讨,一直持续到了深夜。 荀彧是个不耻下问的代表,且脑子转的极快。 几乎每一桩每一件事,他都要细细的询问仔细,并做好批注。 刘辩也没有丝毫的不耐烦,在种地这件事上,不管是他曾经亲身经历过的,还是听闻的,他都一一详细的告诉了荀彧,作为参考。 荀彧与荀攸这叔侄二人结伴从西园离开的时候,天都快亮了,东方都已经有微光了。 “开荒屯垦之事,叔父何必如此谨小慎微?”荀攸一边打着哈欠,一边问道。 皇帝与荀彧到了后半夜好像还越聊越兴奋了,可差点没把荀攸给困死。 本来他也听的挺有精神的,可后来就渐渐觉得无趣了。 “农桑乃社稷根本,本就应该谨小慎微。而陛下在农桑之事上的见解独到,颇具远见,我觉得应该趁机多学习一下。”荀彧说道,“陛下之言,常令我耳目一新,茅塞顿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