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回、破晓霸下渡江,玄甲百骑截营 (第5/5页)
> 邵军大营正变得前所未有的明亮。无数细细的火苗从木头和帐布中蹿出,它们疯狂地吞噬着营帐,发出“滋滋”的声音,每一刹那火苗都在疯长。用不了多久,这些火苗便能汇聚一处,把大营烧的连一块布片都不留。 许多邵军从北门和西门涌出来,他们个个狼狈不堪,是死里逃生。有人烧的满身是伤,有人大声呼救,甚至还有人后身衣襟上还燃着火,边跑边发出凄厉惨叫。 这些幸存者的心中,都有一幅难以言说的恐怖影像。他们逃离出军营之前,看到大帐已被焚毁,不少被烧死、烧焦的尸体躺在道路两侧,还有一些死状凄惨的士兵倒在地上,在草地上布满鲜血——那简直是宛如地狱般的景色。每个看到这一幕的人,都被这场面压迫得喘不过来气。 残余的邵人很快在火灾现场附近清出一块安全的空地。一身戎装的刘泰清在百余名骑兵的簇拥下,匆匆赶了过来。 一个灰头土脸的士卒连忙跪倒在刘泰清马前,带着哭音嘶喊道:“大营被烧了!” 一旁的都尉看见这景象,失了理智,仓惶的喊道:“曌军打过江了!曌军过江了!” 刘泰清低声喝道:“闭上你的狗嘴!”旋即对那个士卒道:“你接着说。” 根据他的描述,是有一伙隶属“霸下军”的骑兵突袭了大营,进行了一番杀戮与破坏,然后在其他邵军察觉之前,迅速离开。临走前,他们还喷洒了大量菜油,把整个大营付之一炬。 外人听了,只会震惊于曌军的残忍,但有几十年军龄的甘守诚听完,感觉到的却是彻骨的寒意。cao控者得要何等的胆识和自信,才能想出这么一个直击中枢的计划。 这次突袭,无论是事先情报的掌握、计划的制订以及执行时的果决利落,都表现出了极高的水准。就像一员无名小将单骑闯关,在万军之中,生生取下了上将的首级。 刘泰清不仅打了个寒颤,他不认为任何一支驻守江防的曌军有这种能力,除了曌国的“四威军”以外,没有任何一只军队能与之媲美。 “霸下军……霸下军……”刘泰清低声念着这两个字,不记得有任何军队叫这个名字。 他的脑海里突然冒出一个念头,握马鞭的手腕不由得颤抖起来,心中冰凉。这时一名骑兵飞驰来报:“边防被曌军突破了!” 刘泰清吃了一惊,险些跌下马来,他尽量迫使自己冷静,颤声道:“快去救江防!”他死命抽着坐下战马,不顾那些受伤的士卒,纵马朝江边冲去。 他此刻已经失去了理智,但还是中途改路,朝山上的营寨奔去。江防十有八九是抢不回来了,便是能抢回来,他百余骑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倒不如回营寨调兵击之。 此刻的营寨中有两千精兵,再不济也能保住辽野。就是战败退进城池,他的腰板还赢,毕竟还是两千邵军,不算大败。 刘泰清正在心中盘算着如何反攻,却看见山头营寨的天空腾起了黑烟。他连忙兜住缰绳,望着那滚滚的黑烟,他指着营寨方向大骂:“陶语琴!你卖国求荣!不得好死你!” 话音才落,他望见一彪骑兵冲下山来,骑兵中间有一杆随风飘扬的大旗,旗上赫然绘着一只霸下。 霸下军!刘泰清心头一颤,连忙拨马便走,他只有百余名骑兵,对抗对面不知多少人的霸下军,他还是避其锋芒为好。 眼下他唯一的指望就是江防的败兵和大营中的残兵了。可他不知道的是江防上的邵军十不存一,几乎都被梅名字在莽林中付之一炬了。 他带着骑兵往大营方向奔逃了不到一炷香的时辰,便看见了一队步兵,他们正是隶属梅名字管辖下的曌军。 梅名字隔着老远便看见了刘泰清一众,他连忙让旗手高举大旗,众人呐喊着朝骑兵冲去。刘泰清心头正慌,却见一杆大旗飘扬,一众曌兵杀来。 他也不管多少敌军,只见了“霸下军”三字,他吓得肝胆俱裂,连忙换路走,走了未到一盏茶功夫,却见一队军士拦路。 这队曌军皆甲胄鲜明,刀枪耀眼,骑着高头大马,一个个虎背熊腰,显得英姿勃勃。 曌军见来了对骑兵,顿时杀气腾腾,竖起那绘着霸下的大旗。 刘泰清早已被吓得魂飞魄散,又见后面追兵将至。他长叹口气,拔出腰间横刀,对身后的骑兵们道:“兄弟们!为国捐躯的时候到了!大邵万岁!” “大邵万岁!”身后的骑兵发声喊,刘泰清驱马领兵杀去。但见曌军队中射出一阵箭雨,一时间中箭着伤者有了大半,刘泰清不管身后伤兵,领着最精锐的三十余骑朝曌军冲去,却又见一阵箭雨。 刘泰清回头看时已不见随骑,他兜住马,回头看时,之见满地倒的都是邵军,只有几匹没被箭矢射中的战马在原地踱着步。 他长叹一口气,看看手中的横刀,又看看身后的追兵,正思索着,曌军已将他围起来。他正惶恐着,却见一黑骑黑甲的将军驱马走到近前。 “来将何人!”那将军厉声喝道。 刘泰清一手持刀,一手持缰,厉声道:“大邵边军第三军副将刘泰清!”那将军冷笑一声,讥讽道:“原来你就是邵人的那个寡将啊!” 此言一出,众曌军都笑。刘泰清被气的青筋暴起,怒喝道:“尔何人也!”那将军将长枪枪尖一抖,枪尖上的鲜血抖被抖在地上,道:“捆了!” 那马上下来两名曌军,一把夺掉刘泰清手中的横刀,硬生生的将刘泰清拖下马,用麻绳捆住双手。 刘泰清脸上狰狞,用力想甩开曌军,可两个曌军死死按住了他的胳膊。他边挣扎边喝道:“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你通了姓名,我死也瞑目!” 那将军拨转马头,沉吟片刻,道:“我乃贤王周玉明。” 刘泰清干笑一声,随即开始狂笑,“可怜!可怜!天可怜见!我在悸江苦心布防三年!竟不如一个年少小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