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决定我做枭雄_第三十一章 封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一章 封官 (第1/2页)

    温修之在哪里,这是一个问题。

    自温浩听从邱行之的建议弄出一个豪族联军出来开始,原本应该作为温浩后继和最终依仗的温修之就失去了音信,尽管温浩知道自己这位叔父率领的精锐肯定就在附近远远观望着一切,但偌大一个竟陵郡要隐藏起千余人实在太容易,温修之治军向来严厉,他不主动露面联系的情况下这支军队就如同失踪了一般。

    按照温浩恶意猜想,这位叔父可能就躲在某位自己身边的豪族地盘上,毕竟最先替温氏串联起竟陵郡各家豪强的cao盘手正是温修之本人。

    不出现的理由显而易见,原来的计划里温浩是一只用来吸引螳螂注意力的金蝉,这场战事的主角理当是官职、名位、能力都远超温浩的温修之本人,最终的胜负也需要温修之来一锤定音。

    事实就是如此,即便现在温浩已经拉起了一支六七千人的庞大军队,最起码在明面上得到了整个竟陵郡大族们的鼎力支持,但只从军事角度而言这支军队还不够强大,起码不足以抵消温修之那数百北地精骑的能量。

    这个世代的战争里,一支精锐骑兵的战斗力实在太过关键,勇将率领下的铁骑直捣中军以少胜多的战例数不胜数,面对北国南下的胡骑,中原大族们的反抗屡战屡败,面对南下的铁骑,南朝一次次在中原大地碰的头破血流,他们就是这个时代战场上最耀眼的明星。

    温修之的这支铁骑虽然肯定不比大燕大周的核心骑军,但其主力都是北国南下的温氏子弟和部曲,有着长期和北国最精锐骑军接触的经历,不少还曾与燕军铁骑对战过,加上人员构成上都是最可靠的宗族子弟和多年部曲,放在南国战场可谓威力无穷。

    对于闻香教仓促聚集起的兵马,可不会放在温修之眼里,这种缺乏铠甲兵器,士卒未经训练,上下将领不悉军务的半流民武装正是精锐铁骑最佳打击目标。

    只要在镇压闻香教的战事里表现突出,既可以为自己在大梁的仕途奠定基础,更重要是可以借此机会获取这支军中温氏宗族子弟们的认同,确立起自己在如今温家的权威。

    说实话,温修之对温浩并没有什么恶意,如今的温氏局面也远没好到有资格开展内斗的地步,但从内心而言温修之认为自己才是承担振兴温氏的最合适人选。

    温峤在世时,包括温修之在内的温氏子弟皆为其才智风姿折服,他也确实在短短十年间将温氏带入了几乎主掌一国朝政的巅峰地位,温修之对这位族兄敬仰无比,所以即便是在温峤邺城之变后狼狈逃回乡里被燕国十万大军围剿时也要站出来响应温峤,徒劳尝试去救出这位温氏家主。

    可温峤毕竟已经死了,并且其长子也丧身邺城,只留下一个年纪幼小什么都不懂的幼子。

    所谓国乱赖长君,一个毫无威信,从无任何出仕经历,也不通俗务的孩子如何承担起振兴温家的重任。

    温延和温师伯几位老人仅仅凭借温浩是温峤唯一在世子嗣和他少年聪慧这两点就坚持对少年人另眼相待,隐隐表现出想将其推上温家领头人物位置的想法,这在温修之看来是绝对不可接受的昏聩之举,特别是在温家已经如此局势的情况下就尤其显得荒诞。

    在温修之眼里自己替温浩安排的路子才是最合适的,既然少年人什么都还不懂,不如就如了大梁朝堂诸位大佬的愿,将他打发上京好好闭门读书去,当一个人畜无害的人质,还可以换得建康朝堂对在外的温氏族人的放心,方便他大展拳脚。

    温修之有信心在自己带领下,温氏必然在南梁重振威风,只要自己有足够实力,温浩也可以安心在建康做一辈子米虫。

    可温浩偏偏不按温修之的剧本来,这个少年人竟然一脱离温修之的视线就搅动起许多风雨,而局势的变化也让温修之根本反应不及。

    他一度有心在温浩刚刚开始裹挟人马时直接闯入温浩军中夺了军权让小孩子重新乖乖听话,但在几次破村灭家之举后,温修之发现自己恐怕已经掌握不住自己这个好侄儿,后面又有邱行之出现在温浩身边,加上江柳等大族的加入,使得温修之反而尴尬起来。

    此时的豪族联军人数众多,又有许多本地大族搅入其中,温修之也不觉得自己贸然出现就一定能取得这支队伍的控制权,索性干脆躲了起来。

    在温修之看来,温浩这支军队和对面的闻香教都算不得强兵,两边是半斤八两的存在,这种情况下自己率领的这支精骑就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手,他只要等待温浩主动上门求助自己,自然能凭借官位优势和叔叔的身份将一切掌握到手中。

    然后温修之就得到了温浩被刘休范从北伐豫州前线一纸委任为行军校尉,汲郡郡尉的消息,而且这个消息还是来自坐镇竟陵郡城的温师伯,虽然汲郡至今还在燕国统治之下,大梁国的编制里除了这个所谓的汲郡郡尉以外根本就没有汲郡太守、汲郡郡丞一直到三班衙役的存在,这就是个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