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竟陵郡尉 (第2/2页)
批发的时候同时收到了雍州刺史府的军报,虽然雍州幕府的官员们很有技巧的将两份文书一前一后交到尚书台,一封南阳闻香教大起和一封竟陵郡闻香教被平灭的文书看上去好似功过相抵,但被大大败了兴致的尚书台诸公还是大大动了怒气,对雍州和南阳郡大加斥责,同时也准备给竟陵郡的战报直接打个折扣草草了事。 但温延老先生在见架时随意谈起的几句话和随后送到的几大船耳朵改变了诸位大佬的想法,那位一直以修佛为名深居宫中,连上朝都渐渐懒得进行的皇帝陛下竟然破天荒的亲自过问起这件事来。 皇帝陛下从自己侄儿手中夺取皇位以来已经御极近三十载,这些年里他从意气风发的少年人渐渐变成了一位面貌慈祥的老者,爱好也从当年的法家兵家变成了佛学玄学,朝堂内外都呼他做“菩萨天子”,甚至在遥远的北国朝堂都对此有所耳闻,但每一个在大梁朝堂真正沉浮过的大佬都清楚这位天子骨子里是一位何其刻薄寡恩和刚愎的人物。 他对一件事不发表意见的时候,尽可以任由众人去争斗撕咬,而当他对一件事表示出“感兴趣”的时候,那绝对要以他的意志为唯一。 那位英年早逝而为此留下了诸王争斗格局的太子殿下,据说就是在监国时展露出太多主见才郁郁而终。
皇帝陛下有言:“谯郡温氏真是有意思极了,我大梁江山万里,容得下多几个欲在此建功之人。温家的小子要是真不想那么急着来建康,就让他多历练历练好了。雍州的事情,尚书台要多看顾一些,不可违了北伐的大局。” 有了皇帝这句话,尚书台各位大佬立刻统一了思想,表现出了大梁国又一次行政高效率的完美演出,温家小子定然不是温修之,他都多大岁数了,结合北地大儒温延老先生正在宫中为诸王和陛下讲授北地儒家学问,那么要照顾的肯定就是温浩温公越了。 众人很快发现温浩竟然已经是一名大梁的正式中层官员,虽然汲郡郡尉这个职务很有点后世某党中将游击旅长座山雕下辖三十人的味道,但皇帝说了年轻人要多历练,还提了雍州! 于是正在北伐军中和周军对峙的竟陵郡郡尉被突然发现具有好些个优良特质,适合临时提拔去隔壁郡做郡尉,而汲郡郡尉刚好非常适合调任空置出的竟陵郡郡尉。 至于少年人升官是否太快,是否能担当重任的问题,那完全不必质疑,咱们建康高门走仕途都是直接州刺史府上参军起步,二十出头的一州别驾治中都不算快的,不然哪有四十不到就出任宰执的佳话传出,熬到六七十岁才进尚书台那算什么高门佳话,谯郡温氏也算半个自己人,当个郡尉也不算啥,说到底也不过是个佐贰官,不值钱。 而且人家少年人能组织义兵大破闻香教叛贼,手中又有一支兵马,在如今荆襄空虚的时候当郡尉岂不是正合适,广阔天地大有可为嘛。 尚书台的旨意也来的飞快,沿江而上很快就到了温浩手中,让有些懵的温浩感受了一下意外之喜,这下可以光明正大的在竟陵郡搞一言堂了,当然只是军事方面,主要政务还是要尊重李郡丞第一要员的地位的。 当然也有不好的地方,所谓守土有责,原本挂着一个不伦不类的汲郡郡尉头衔自由度自然极高,而有了正式实职后,就真正和雍州官府有了各种上下级关系,听调还得听宣了。 而局势显然还在恶化当中,到了初冬时候,伴随着冷冽的寒潮,一个消息传到了在竟陵休养生息的温浩处:南阳郡城被攻克了,并且攻下城池的闻香教队伍里出现了周军的旗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