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节 谈判 (第2/2页)
杨文骢叹道:“杨公子来了,坐吧。” 杨潮坐下后,杨文骢已经倒了一杯酒给他。 杨潮一口喝干。 杨文骢又给他斟了一杯。 杨潮没有立刻喝酒,而是问道:“老先生心事重重。莫非事情办的不利?” 杨潮已经通知过杨文骢了,告诉他自己打算谈判,让他尽量谋到一个位置。 杨文骢叹道:“哼。嫌本官品级不够,没有资格跟府尹、巡抚坐在一起啊。” 现在还谈不上争功不争功。除了个别人对杨潮有信心,比如杨文骢,还有冯可宗,冯可宗也只能算半个信心,而杨文骢见识过杨潮几次手段,而且亲身经历,尤其是上次推周延儒再相一事后,他就对杨潮充满了信心。 杨潮点点头。他倒是有心捧一下杨文骢,毕竟目前官场上就这一个靠得住的盟友,帮助他升官,对杨潮没有坏处,反正这次的功劳杨潮也捞不到手上,给别人不如给熟人。 所以杨潮让杨文骢早点去运作一下,能给自己争取到一个谈判名额,将来就有相应的功劳。 可惜杨文骢没能运作到,按说不该,估计大多数文官还看不清情况。恐怕不敢贸然应承啊,怎么会拒绝杨文骢的主动请战呢。 杨潮疑问道:“不知道是何人为难老先生?” 杨文骢叹道:“不是别人,是金陵四公子。” 杨潮一听立马皱眉。又是一个意外。 杨潮意外的不是金陵四公子看不上一个县令,意外的是金陵四公子如何知道谈判的事情。 只能说明有人将谈判的事情透漏给了四公子,而知道此事的人并不多,杨潮是一个,熊明遇是一个,黄锦是一个。 再然后就是杨文骢和应天府尹凌义渠了。 到底是谁这么快就告诉了四公子。
追查下去根本没有意义,也很难查到,杨潮不由感觉到自己大意了,自己可以在四公子身边安插人。四公子也不难在官府里找到眼线,以四公子的身家背景。这事太简单了。 也就是说,四公子现在已经完全知道了朝廷要跟他们谈判的事情。 知道这个消息。也许四公子就该商议如何应对了。 可是自己安插在四公子身边的眼线,到现在也没有汇报自己知道。 让杨潮不仅起了疑心,莫非黄凤府背叛自己了,自己对黄凤府也没投入多少资源,能得到这么长时间的内部情报已经物超所值了,即便他背叛自己,杨潮也不怪他。 但是没有人在对方阵营的话,谈判起来可就没有优势了。 又跟杨文骢聊了聊,杨潮答应帮杨文骢想些办法。 接着杨潮就让康悔悄悄通知黄凤府,要他晚上跟自己见一面。 显然杨潮多虑了,黄凤府并没有背叛他,而是真的脱不开身。 四公子确实是在连夜商讨应对事宜,黄凤府现在作为二立社智囊,得一直陪在他们身边。 见到杨潮的时候,黄凤府还在哈欠连连。 从黄凤府嘴里得知,四公子确实在衙门里有眼线,而且眼线不少,不但在应天府有,就连礼部、兵部都有他们的眼线。 幸好四公子的眼线还不够高,并不知道杨潮是这次谈判的幕后cao控者。 杨潮不由庆幸,幸亏自己一直低调,因为害怕牵连期间,一直都躲在幕后,见黄锦和熊明遇,也都是私下见面。 当然也跟四公子根本就没把杨潮这样一个武官当回事有关,他们一直以为自己的对手是那些尚书一级的文官,他们把朝廷文官看的很高,把他们自己也看的很高,因此根本不会相信杨潮是这一切的幕后推手。 不会相信他们一步步成为江南年轻读书人的领袖,是杨潮在背后推动,不相信他们组织二立社将一盘散沙的书生们团结成紧密的组织,是杨潮暗中出谋划策,他们只肯相信他们能成为士子领袖,是因为他们敢于挺身而出,是因为他们才气纵横颇有威望使然。 因此最重要的,不是杨潮做的有多隐秘,杨潮多次出入兵部、礼部,不可能瞒过所有人的眼睛,四公子其实早就收到消息,听说过杨潮在帮衙门做事,可是这四位倨傲的公子绝对不会相信,杨潮竟然可以调动六部来配合他,即便有人告诉他们,他们也不相信的。 从黄凤府这里一直反馈的情况来看,四公子一直就知道杨潮帮官府做事,但是杨潮做什么事,怎么做他们一直都不知道,也不关心。 要是四公子知道,并且相信是杨潮在幕后一直暗暗cao控引导,恐怕就不会那么配合了。 “好好好,凤府你做的很好,现在本官要你在做一件事,要说服四公子,就在金钗楼谈判!” 黄凤府表示没有问题。 这事确实没多大难度,对四公子而言,已经将金钗楼暂时当做二立社的总部了,那么放在金钗楼就是放在他们的地盘,是又一次代表他们对朝廷一次胜利的标志,因此他们也乐意在金钗楼谈判。 但是对杨潮意义就大多了,谈判地点都在杨潮的金钗楼,足以向官府表示,自己是可以控制这些暴躁的书生的。 金钗楼是杨潮的产业,书生将总部放在金钗楼,现在又在金钗楼谈判,这种说服力还不够嘛! 杨潮之所以要向官府证明这些东西,是杨潮担心那些文官对自己没有信心,做事的时候首鼠两端顾前顾后,杨潮早就吃够了这些文人意志不坚定左右摇摆的亏了,因此不想再次因为这种事情失败,因此才要坚定文官们的信心,积极配合自己。(未完待续)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