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四章 国子监的问题 (第1/2页)
大明公务员第七十四章国子监的问题第七十四章国子监的问题 刘崧已经不能下床了。不精神还有一些。最少不是不能正常交流。 何夕与姚广孝坐在刘崧床前。双方寒暄了几句,就进入正题。 刘崧咳嗽两声,说道:“几年前我得了一场大病从吏部尚书位子上退下来,本以为要死了,却不想上天又给了我几年寿命,而今看来,老天要收我了。我不知道能苟延残喘几时,国子监祭酒这个位置,你们有没有人选啊?” 何夕说道;“刘老大人,何出此言,您一定能长命百岁的。” 刘崧说道:“不用在我面前说这样的客套话。说吧,人选是谁?” 何夕看了一眼姚广孝,姚广孝说道:“是宋讷之子,宋麟。” “宋麟?”刘崧思忖片刻,说道:“果然是好人选。宋麟这一两年在滑县可没有少推广你的学问。并按你的套路做了很多考证,提出重建枋头。” 何夕说道:“枋头之战?” 刘崧说道:“对,就是桓温败北之处,就在滑县附近,他考证了当地水系来龙去脉,提出修一条运河,以黄河通卫河,连通南北。行文用句,都是按你当初的模板来的。” 何夕一时间,不知道该高兴还是不高兴了。 高兴吧,宋麟而今也算是改换立场了。算是自己人了,不知道是当初给的面子,还是姚广孝这些日子做的功课。但是何夕对这个运河方案,很不愿意。 无他,海运与漕运是有冲突的。 何夕不是不知道整理内河航运其实也很重要的。海运与河运有冲突的地方,但是双方也都有不可替代的地方。但是时机很重要。何夕而今正想扩大海运,而宋麟弄出一个运河方案,双方冲突了。 更麻烦的是,何夕未必能说服宋麟放弃。 无他,站在宋麟的交代也是不能放弃的。因为运河连通南北,运河所过之处,就成为交通要道。后世明代修漕运,就搞出一道沿运河经济带。非常繁华,甚至能与江南相比。 宋麟不可不为本乡本土的百姓着想的。 这也是这个时代的惯例,哪个地方出了大官,就要为当地争取利益。这一道运河的利益太大了,宋麟不可能不争取。 一时间,何夕有一些幸福的烦恼。 自己手下人太少了,那是缺人的烦恼。但是人太多了,因为政见了。利益了。等等原因,会自然分化出派系出来,今后利益相冲的地方还有更多。何夕要调解矛盾,平衡各方。 这里面的烦恼,还有更多。 刘崧说道:“既然如此,我上遗折的时候,会推荐宋麟的。” 何夕说道:“多谢老大人。” 如果他们想办法将宋麟推上去,还要费些功夫,但是如果刘崧临终举荐。那就容易太多了。 刘崧说道:“我也有一事相求。” 何夕说道;“老大人尽管说,只要我能做到的。一定办到。” 刘崧从袖口之中抽出一份名单,递给了何夕说道:“人老了,念旧,这都是家乡的可造之才。只是而今天下都是浙西与淮西的天下,这些孩子沉沦下僚不能出头。还请驸马今后提携一二。” 何夕接过一看,杨寓,解家兄弟,等等几十个人。都是江西后起之秀。 何夕对于刘崧这个要求,有些出乎意料,但也有些理解。 刘崧对于自己身后之事,其实并不是太在乎的。前文也说过,刘崧是一个清官,即便而今身边的摆设,也不过一些木器而已,连瓷器都少有。但是他爱惜人才,最喜欢提携后辈。 或许这也是为刘家后人积累下最重要的宝物,那就是人脉。 但是不管怎么说,何夕对这份名单里面的人物,有些还是听过的。比如解缙,更是如雷贯耳。明初满朝半江西的局面,固然有这样那样的原因,但是江西多人才。这也是事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