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投石问路 (第2/2页)
重要的是粮草。开京那边说粮草都已经运到这里的。但是我看了,短缺最少三成。剩下的也都是陈米。兵不行,粮草也不行,而且这个局面下,大王还在下令征兵。他根本不知道,兵不在多而在精,而今能看的,也就我几万旧部。这种局面下,今年明军进攻的可能性不大,但是明年局面不可想象。” 李成桂没有说出来,但已经暗示很明显了。 就不说大明与高丽之间的国力差距。单单是两位国君,差距也就太大了。一个是白手起家,建立偌大的大明朝。一个是乳臭未干的小儿。一个用兵如神,千载之下,作为能打仗的皇帝,仅在唐太宗之下,当然了,对于这个排名,朱元璋是不服气的。只是不能与后世好事者理论,为另外一个,根本不懂什么是打仗,怎么才算打仗? 只觉得人越多越好。 郑道传沉吟说道:“而今局面,唯有与明军议和。才是唯一的生路。而大王在位一日,就不行。而今开京内外都在传,大王非先王之子。” 聪明人说话,不用说得太透。 郑道传这么一点,李成桂立即理解其中意味,他脸上情绪有些复杂,说道:“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了?” 什么地步?有人酝酿,为高丽换一个大王了。
这不是一个人的想法,毕竟眼前的就局势是明摆着。大明已经出兵,可不是之前几千人sao扰。高丽很多贵族,对打败大明军队已经失去信心了。当然了,他们并不是李成桂。不能理解战场上这么多细节,但是大局是没有判断错的。 当高丽王违背了所有高丽贵族的期望,杀了,也就杀了。 而今高丽王非先王之子,这一则传言,就是先兆。高丽王王禑,到底是不是先国王王祺之子,这个并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他们不能容忍王禑将高丽带入深渊之中。 其实李成桂能代高丽而立,建立朝-鲜,也与这种风潮有关。历史上李成桂根本没有与大明交兵,高丽撤军之后,大明还不知道。所以李成桂能够从容地回军,借助手中的大军,一举奠定胜局。然后扶植傀儡,最后代而称王。 而今局面不一样了。 李成桂虽然打败了一次明军的进攻,但是在李成桂看来,根本算不上胜利。 哈刺不花突入高丽的目的何在?遮掩高丽对息城的援军,孤立息城,是明军进攻息城的时候,不受外界干扰。 这个战略目标达成了没有? 自然是达成了。 大明围攻息城期间,从东南方向,没有一兵一卒的援军。 只是高丽人自己称是胜利,用以激励士气而已。 郑传道说道:“或许不至于此,不过,有人有意将这个消息传给我。这里面的深意,大人------” 李成桂说道:“如此说来,有人想邀请我入局?” 郑传道说道:“正是,而今朝廷一半兵力都在大人手中,大人在高丽举足轻重,任何事情,没有大人点头,都是做不来的。所以,他有这个想法,自然要给大人打个招呼。” 李成桂一瞬间有些茫然。 他不是不懂那些人的心思,只是他的心思大半在与大明作战上,而今一下子转到开京的蝇营狗苟之中,他觉得有些人傻得可爱,是的,他也觉得当今大王将整个高丽拖入深渊。 杀一百次都不够。 但是他们似乎没有想过,杀王禑有用吗? 在大明下诏书讨伐高丽组建征东将军府的时候,高丽已经在深渊之中,杀王禑,不杀王禑,区别已经不大了。高丽的生机在战场上的胜利,而不在一场政-变上。 “你觉得,我该怎么办?”李成桂迷茫地说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