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57 修仙?  (第1/2页)
    工赐一入内,便见里面有一大一小两座火堆。    稍大些的火堆旁,围坐着四五个人,个个带着斗笠,穿着蓑衣。    工赐:有雨具还来避雨!避雨就避雨,还点火,害我迷路!    另一座火堆边坐着一位白发白须,身材格外消瘦的老者。    这位老者即便是简单坐着烤火,却给人感觉气质出尘。    工赐拱手道:“打扰诸位了,突然下雨,将我衣服都淋湿了,进来避避雨。”    那斗笠蓑衣一方有人道:“呵呵,我们都只是来避雨的,足下请自便。”    对方话听着客气,但没有邀请工赐加入他们的意思,于是工赐便非常识相地挪向老者那处火堆。    工赐:“前辈,晚辈衣服被雨淋湿了,不知能否借您这堆火烤烤?”    老者抬眼看了工赐,抿嘴一笑:“轻便。”    工赐道了声谢后,便坐在老者对首,脱下外套,架在手上烘烤。    目光若有若无地望向那正小声说话地五人。    这大晚上的,而且又是这偏僻角落,四五个人带着蓑衣斗笠,工赐听对方口音也不像是申邑本地人。    然而钟离帮他招了那么多人,其中鱼龙混杂,确实不便于梳理,主要是申邑目前一无所有,能有人来就不错了。    工赐见对面的老者,低眉垂目,正在假寐,便找了几根枯枝,临时搭成一个架子,将衣服架在了上面。    工赐则伸着双手,接着烤火的掩饰,挪到了两团火堆的中间位置。    虽然距离才离近了一点点,但破庙就这么大,凭工赐的耳力,已经能稍微听清一些,他们的悄悄话了。    “大哥,你是不知道,这申邑看着不大,但是俏寡妇多呀!而且一个个气质绝佳,谈吐温和,举止优雅。就比如我们今天遇见的这位,带着两个小孩和几名俏侍女,找我们托运货物,那身上的叫一个香呐!”    “你呀你,真有那急性子,去城邑的春花楼快活一夜就完事了。”    “大哥,春花楼那几个娘皮哪有什么胃口,一个个不是肥得流油就是骨瘦如柴,不是脂粉味能熏得人直打喷嚏,就是面黄肌瘦的黄脸婆!但申邑碰见的几个俏寡妇可就不一样了,而且听几位弟兄说,其中很多的娘家,还都是列国的世家门阀。”    “慎言!别几口马尿下肚,就忘了我们筏子帮的规矩!”    “哎呀,大哥,我就说说而已,那些俏寡妇据说都跟邑宰沾亲带故的,您借给我几个胆子我也不敢呐!”    “你知道就好!”    工赐一听,顿时放心了。    原来是筏子帮。    这是活跃于南方的一个帮派组织,有些类似镖局与物流的结合体。    所谓筏子帮,顾名思义就是一群撑竹筏的,不过该组织势力庞大,据说总部在川蜀,吴越楚三地均有分坛。    最为常见的,反倒是在吴国活跃得人数最多,只因吴国此时水路最为发达。    此时若是顾商队帮忙送货的话,寻常三五车还找不到人押送。    筏子帮就不一样了,一个竹筏的活计,他们也接。    而若是货物损毁了,筏子帮还会按照事先商议好的价格,进行担保赔付!    根据路程以及重量收费,但是黄河往北地区就送不到了,主要还是活跃在长江水域一带。    这五人先聊着,便陆续准备睡下了,似乎是准备好了在这破庙里过夜。    工赐见外衣烘烤干了,外头雨声也渐渐小了点,便顺便告辞离开。    然而这老者闭着眼,呼吸均匀,工赐不敢打扰,一拱手便出门了。    工赐回到那处河边后,回忆一番来时的路,辨认好方向,便准备离去。    转身时,眼角瞥见一道白色身影立于河边,工赐心下大骇,手瞬间便按在了腹部警惕着。    工赐定睛一看,正是之前破庙中的老者!    他是怎么跟到这里的?!    工赐凝神警惕着,缓缓道:“这位前辈,不知前辈跟随晚辈来此,有何见教?”    老者:“见教?老夫千里迢迢来此地寻你,苦等你半天,你倒好!趁老夫打瞌睡,一个招呼都不打便离开!”    工赐:“寻我?晚辈在今晚前并未见过前辈,不知前辈寻我何事?”    老者:“是一位姑人托我来,给你看病的,这是信物,你一看便知。”    工赐伸手接过一物,是一片竹简,正是他亲笔所写的酒方,恍然道:“原来如此,不知东皋公托前辈寻我所为何事?为何不直接发书信给我?”    老者:“他现在的名字是叫东皋公吗?这家伙,每隔一段时间总是要改名,老夫都不知该如何称呼他了。”    工赐顿时面露警惕:敢情这个突然出现的老头是在套我话?连东皋公都不认识,又是如何从他手中拿到这酒方的?    老者似乎是看穿了工赐心思,笑道:“不用那么紧张,来寻你之前,我先去看过了喜鹊。”    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