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13章:纯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活着》(求订阅) (第1/3页)
“老徐,最近中陆那边的文学市场很热闹啊,不知道你有没有关注?” “看了看,中陆那边言情作品突然爆发了,这倒是出乎了我的意料。” “是啊,原本我们东陆言情作品有很大的优势,没想到,中陆言情竟然自己火了起来。” “主要还是那个叫褚赢的作者。” “褚赢嘛,我听过,但真要说起来,他写的作品也就是商业文学罢了。” 东陆。 听书茶楼几位中年雅士坐在一边喝着闲茶。 或许不少人并不认识他们。 但要报出他们的名号,恐怕东陆几乎没有多少人不知道。 没错。 这三人,一个叫做徐泰元,另一个叫做王若成,还有一位叫做刘直军。 三人与东陆普通作家不一样。 三人,都是东陆文学名家。 这个名家,不是说有点名气,而是影响深远。 与之东陆言情作家不一样。 三人创作的题材,并不是那些商业化的商业作品,而是传统文学,或者叫做纯文学。 所谓的传统文学。 就是区别于比较商业化的文学作品。 一般这样的作品并不是以商业传播为第一特征,而是以文学性为第一考虑。 所以一般这样的作品,代表类型有诗歌,散文,以及小说。 在这里面。 又以纯文学小说最具有代表性。 而这里面的小说,并不像言情,武侠,科幻……一般的类型小说。 这里面的小说,一般是更具有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 如果举例来说。 那就是前世像莫言老师这一类作家所创作出来的作品。 也因此。 尽管中陆这一边出现了一位非常惊艳的作家褚赢,但三人评价起来却是轻描澹写。 在他们眼里。 他们根本就没有将像褚赢这一位作家放在眼里。 一方面,他们认为像这一些类型小说,并没有太大的文学价值。 另一方面,他们也认为,自己的水平高于褚赢。 还有一个方面。 那就是他们最大的底气。 就是拿销量与名气上来说,他们的作品,并不低于褚赢。 是的。 别认为传统小说销量就低。 这是对于大部分传统作家来说。 但是。 对于那些顶尖的名家来说,他们的销量哪怕就是畅销小说作家,也未必能比得上。 之所以有这般销量。 一方面是这一些文学作品确实很经典。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一些文学作品经过了时间的积累,得到了大众的认可。 所以。 长年累月之下,这一些作品,也就有了恐怖的销量。 而这一些作品写得好的,一般都会称之为经典文学。 “不过,虽说是商业文学,但销量这么大,影响力还是有的。特别是现在年轻人都浮躁,他们哪里有太多的辨别能力。” “这也是。” “这么来说,老徐,你这是打算出手了?” “我原本是不想出手。不过,这些家伙也不争气。” “确实不争气。” 王若成也是点头:“之前我一直觉得他们写言情的有几把刷子,可拉出去之后,才知道也就这样。” “所以,最后也只有我们才能出手。” “老徐,你可是最近五年没有新的作品了,这五年,不会是有一部大作吧。” “大作不敢当,不过我觉得,这本比之此前的任何一本,我都更为满意。” “那就提前恭喜了。” 几人再聊了一会,随后便分别离开。 …… 此后时间。 中陆与东陆文学市场这一块相对比较平静。 大概是知道中陆言情这一块的厉害,东陆这一边也没有太多的动作。 当然。 东陆网络文学这一块上,也沉寂了不少。 只是在另一边。 在不少人没有关注。 或者说在不少人并没有太过于在意的地方,东陆某些作品,却是悄然不断的流了出来。 比如在报纸,杂志,课外书籍,学校推荐丛书……这一块上。 来自东陆的数十部作品,却是一下子进入了中陆市场。 “兄弟们,我感觉情况有一些不对。” “什么不对?” “大家有没发现,最近东陆不少文学作品进入到了我们中陆。” “不是被褚赢老大给灭了吗?” “是被灭了,但我说的是那些传统文学。” “传统文学?” “对,你看,最近我儿子学校里推荐了一本书,就是一位东陆作家写的。” “这没有什么吧,应该是两边正常交流。” “或许吧。” 此时。 有一些群众发现了一丝端倪。 不过这样的现象也不见得是坏事,毕竟好的一些文章作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