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二十六章 跳出来的正常 (第1/4页)
“莫看那些sao胡,自己养着养马不少。在我们汉人想起来,都以为他们天天吃着羊rou,快活的不得了。其实怎么可能?就好像咱们大宋的屠夫吃不起猪rou一般,那些sao胡一年也吃不起几次羊rou。” “就是。那草原上牲畜们随着季节春瘦,夏壮,秋肥,冬死。又有黑灾,白灾,却是比咱们大宋百姓抵抗灾害的能力差的远了。一遇灾情,搞不好就有着大片牲口死去。 再有那些族长头人们的压榨欺负,说实话,这些sao胡们日子过的比咱们大宋的农民凄惨的多了!” 文大天师不动声色听着这些家伙们说话,这时候才笑道:“不错,不错。那些游牧胡人吃的最多的还是各种奶制品,也是吃不起rou的。只是各位既然知道,为何还学那胡人的办法来经营牧场?” 只是有些脑子快,肯思考的,仔细体会尚父的说话的意思,深刻领悟其中的精神。鼎天小说居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地上篇第四十八章争先恐后的捐钱 《无限世界修仙传》上了三江,求各位兄弟投几张三江票支持…… 只是有些脑子快,肯思考的,仔细体会尚父的说话的意思,深刻领悟其中的jing神。就有人迟疑着说:“尚父的意思是,让咱们像是种地那样的养牲口……” 文大天师赞赏的看了那人一样,笑道:“不错,就是这个理!” 每个人虽然心中纳闷,却再不敢在文大天师面前喧哗。这牛羊马匹又不是庄稼,难道埋到土里也能长出来?还是尚父有什么仙法不成? 文大天师笑道:“大家都知道,这牲口等物。放在土里面可是长不出来的,但是那些牧草却可以像是庄稼一样的种植!” 这话一说,许多人顿时反应过来。是啊,确实如此。很简单的道理,只是很多时候,人们都习以为常了,根本就转不过一个弯子来。 文大天师还记得自己小时候,听说过一个笑话。非洲某人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奖励他发现了可以把大粪当成肥料撒到地里,提高农作物的收成,为非洲的粮食产量的增加做出了巨大贡献…… 有时候惯xing导致的思维盲点还真是可怕的。但是一旦能够打破这层窗户纸,获得的收益同样巨大。 “胡人们需要那么广大的牧场,是因为要到处游牧。像是蝗虫一样的,吃光了这一处的牧场,再到下一处去吃。而你们难道就不会自己种植牧草,然后进行圈养么?” 文大天师拿起一根开着小小紫花的漂亮植物,笑道:“紫花苜蓿,可是牧草之王。从汉武帝时候就被博望侯张骞从西域带回来了啊!” 这些人之中同样有着博通典故的,顿时想起当年汉武帝时代。大规模种植苜蓿喂养战马。汉家数次大举出塞,战马数十万匹,大败匈奴,征服西域,可不就是靠着这东西? 一个个纷纷振奋起来,既然历史上有着先例。又是文大天师这个仙人嘴里说出,这事情肯定不假。一个个就兴奋想要早些回去,种植苜蓿等牧草再说。 文大天师自然不是这么好心,给这些商人们提供发财的点子。自古以来,都是无商不jiān。 或许商人们群体当中,会出现一些真正的义商,但是整个群体来说,都不会是什么好鸟。历朝历代,对于这些家伙们的防范打击,可不单单只是出于对于商业的歧视。 就比如我煌煌大明吧。几乎就是被商人给搞垮的。晋商们卖国之事,是早已经有了定论了。而后世教科书之中记载的,所谓对付宦官的罢市的义举云云。 现在其实说白了,也就是不想让朝廷征收商业税收罢了。连三十税一这么低的商业税都不想缴,朝廷收不上来税。 偏偏生出了一位刻薄jing明的嘉靖皇帝,干脆派出太监这些家奴去直接收税。结果惹恼了那些商人们。串通罢市闹事的事情不胜枚举。 而那些依附于商人们的文人们,更是拼命造谣抹黑。把这般事情粉饰成为正义之举。 结果倒好,这些一毛不拔的商人们。等到满清南下的时候。就被杀了个人头滚滚。莫说是家财了,便是脑袋也都不是自己的了…… 便是后世,所谓资本无国界。既然无国界,自然谈不上**国,忠诚这些云云了。真的有事起来,这些商人是绝对靠不住的,拍拍屁股就能走人。 反倒是以前那些封建领主贵族们,土地就在国内,为了维护自家利益也是要和国外势力血拼到底的。 世间事情往往如此,没有最烂。只有更烂。从头到尾,文大天师对于商业资本这种东西,没有抱着一丝好感。只是暂时用得上他们罢了! 商业要发展。更要控制。 文大天师看着下面那些兴高采烈的家伙们,轻轻咳嗽一声:“如今朝廷免除了天下税收,又经历了数次大战。户部尚书来信跟我叫苦,说是国库里面空的都可以跑马了。如今北方大灾,这赈灾钱粮可该怎么办?诸君何以教我?” “我家早有报效朝廷之心,对于尚父又是忠心耿耿。既然尚父说了了,我家就报效三十万贯钱。” “好大口气,区区三十万贯钱,也敢叫这么大声?我对尚父最是忠心,砸锅卖铁,也要凑出三十万石粮食!” “嘶……”莫说说话的家伙得意洋洋,顾盼自雄。就连四周那些听到的家伙们,也是一个个倒吸凉气。 原本来说,这三十万石粮食论起钱财来,也是和三十万贯钱差不多的。 但是和铜钱可不一样,在古代,粮食可是硬的不能再硬的硬通货。尤其是这种大灾之年,粮价更是疯长。 原本差不多一石左右的粮食价格飞涨到一贯二三,时间长一些的话,便是涨到两贯都有可能。这种时候,拿出这么多的粮食来,可真是雄心魄力。 文大天师果然大喜,亲自问了一下那人的名字,算是简在圣心了。让那人欢喜不胜,其他人也不甘示弱起来,纷纷捐出粮食来了。 也就是一转眼的功夫,文大天师就凑集到了近两百万石的粮食。足够文大天师的赈灾之用了。 看来这大宋朝,真正有钱的还是在民间啊!说起来这大宋朝就和国朝其实也差不多,朝廷有钱,大商人贵族有钱,反倒是升斗小民们,却就没什么钱了。 除了那东京城之外,大宋其他各地的百姓们ri子过得都挺艰难。从大宋立国之ri起,几乎各种造反起义,就没有断绝过。 只是大宋文官治国的制度发展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行政效率更是几乎到了封建时代的高峰,总是能让这些造反发展不起来,在还没有燎原的阶段,就被扑灭。总体上,国内局势一直保持着相当不错罢了。 随着文大天师来到这大宋越来越久,对于大宋的种种弊端,也就了解的越多。原本许多只是在后世资料上看到的东西,总是纸上得来终觉浅,如今亲自体会,更能感觉到为什么从范仲淹到王安石一直都在叫着变法。 这就堪比国朝的弊端几乎上下都知,变法的声浪从来没有停止过,却迟迟不见大的动静。这种东西从来都是两难,一个是找死,一个是等死! 只是这些人物,虽然都是一时之人杰,然而却无文大天师如今这般的声威权势。再者,在文大天师看来,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