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八十六章 约战含元殿 (第1/5页)
修仙大唐之问鼎沧溟风起长安第一百八十六章约战含元殿大明宫,含元殿。 自从三年前迎接玄奘法师东归之后,李世民就没有再到这「含元殿」来过,而李承乾作为监国太子,平日里也自有其处理朝政的地方。 偌大的一个「含元殿」,就如同被遗忘了一般,蛰伏在层层宫殿群之中,享受着自有的孤独和寂寞。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 新年的第一天,本是该举朝休沐的日子,相熟之人亦会走家串户,对长辈或亲友送上新年的祝福。 可是,今日这个新年伊始却有些与众不同,一大早,但凡在长安城中的文武百官,都齐集在大明宫内。 昨日皇家宗庙祭祀的事情,一夜之间就传遍了长安城的大街小巷,那些没能参与祭祀的官员,此时还在小声地求证着事情的真实性。 陛下要传位给晋王殿下了,大唐要迎来它的第三任君主了! 虽然时间走过了贞观三十五年,事实上,李世民早在数年前就退位为太上皇了。 即便在李世民当皇帝那些年,也有大把的时间不曾临朝理政,而是待在李治的晋王府里。 当然,李世民并没有因此而荒废朝政,横竖有诸位良相辅佐,更有一票武力和威望并重的绝世武将镇守八方,大唐依然稳健地向前发展着。 「长孙大人,似乎没有看到魏王殿下啊,这么重要的场合,他不会不来了吧?」 时任吏部尚书的褚遂良,悄悄地凑近长孙无忌说道。 这位褚遂良也算是唐朝重臣了,出身河南褚氏,博学多才,精通文史。 隋末时期,追随西秦霸王薛举,担任通事舍人。 归顺唐朝之后,得到李世民的重用,历任谏议大夫、黄门侍郎,如今更是身为吏部尚书,总揽大唐官员考评、晋升之事。 「褚大人,魏王殿下到底也是陛下的嫡子,前不久被勒令在府中闭门读书,又是多病的身子,即便是没来参加也不是什么大惊小怪的事情。」 长孙无忌悠悠地说道。 对于今天这个日子,长孙无忌已经揣摩很久了,他早就料到会有这么一天的。 但是,当这一天真正到来的时候,长孙无忌的心中还是有些五味杂陈。 他是地地道道的从龙之臣,同李世民自幼相识,风风雨雨几十年都是一起过来的,更是将自己嫡亲的meimei许配给了李世民。 可以说,在这个世上,他长孙无忌才算是第一个看重李世民的人,觉得此人将来必成一番丰功伟业。 长孙无忌的政治眼光很准,这也让他们长孙家族享誉了数十年,在整个贞观朝也算是首屈一指。 可是,长孙无忌打一开始支持的人就是太子李承乾,不仅仅是亲娘舅的关系,更是觉得李承乾如果上位,他自信可以再保长孙家数十年荣华富贵。 谁曾想事与愿违,离开长安多少年的晋王李治,一回到长安竟然来了个翻天覆地的扭转。 这个貌似从来就没有出现在重臣眼中,也没在大唐任何政治、军事领域有所建树的皇九子,却突然成长到了任何人都无法撼动的地步。 李治自身的修为,「三圣母」的强大背景,晋王府那一杆人的战力,让长孙无忌就算是想做些什么,都无从下手了。 数十年的谋划,一朝落空,这几年长孙无忌已经消沉了许多。 除了处理一些无关紧要的政务,倒是待在自己的赵国公府上,饴儿弄孙、养花垂钓、自得其乐。 长孙无忌也在人群中寻找,他倒不是在找魏王李泰,而是在找自己的长子长孙冲。 说起长孙冲,那可是他长孙家下一任的家主,如今四十来岁的年龄,一身修为已经超过了长 孙无忌,达到了「玄仙」初期。 如果抛开晋王府那帮人,长孙冲的确算是整个大唐都能够数得着的天才人物,这些年在太子李承乾的手下做事,也逐渐稳重了许多。 可是,长孙无忌了解自己的儿子,他的心里也有一丝不甘心。 倒不是长孙冲同李治有多大的矛盾,说起来也都是陈年往事了,当年李治不过才八九岁而已,就算是有些不快,也只是一时意气之争罢了。 长孙冲相貌堂堂,文采武功也是一时之选,又有过硬的门路,本应该凭空云鹤的,却甘心追随在李承乾麾下,做一些日常的琐事。 虽然挂着东宫舍人的身份,却更像是一个打杂的,什么事都要替李承乾处理。 晋王李治回来之后,心灰意冷的长孙无忌,也曾想过给自家的长子换个位置,哪怕到六部甚至到地方锻炼一下呢。 就算他长孙家没有支持李治,单凭长孙冲自身的本事,将来在朝中的成就也不是差到哪里。 ...... 「陛下驾到,百官拜迎——」 正在诸位臣工交头接耳、议论纷纷的时候,一声高亢且嘹亮的声音响起,久未露面的老太监张阿难隆重登场了。 这些年来,因为李世民常驻晋王府,日常也多是在修行之中,反而对于皇家这些礼仪性的东西淡化了许多。 就拿这太监来讲,将近二十年都没新进过太监了,年老的被礼送出宫,就连宫女也是一样。 这位太监总管张阿难,手下管理的人已经不足五十人,将近一半都算是他的徒弟,多数都是「筑基」或「金丹」期的修为。 今日的张阿难看起来却精神了很多,连头发都由原来的满头银发,变成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