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四十五章 三杯西辞去 (第2/4页)
r> 两人的密信,都走了八百里加急,先后进了「丽政殿」,送到了太上皇李世民的手中。 李世民接到二人的书信之后,也不知道该怎么定夺。 说到底,这既是大唐皇家之事,更是李治自己的私事,毕竟李治这个皇帝,早就体现出太多与众不同、于理不合的地方。 李世民先是同长孙无垢私下里商量了一下,然后又把宗正寺几位年长的李氏宗亲,和礼部的几位主官请来。 武娘子「贤妃娘娘」的名号是当年就记录在皇家宗牒的,如今「贤妃娘娘」诞下公主,都长到五六岁了,虽然整个出生流程都不符合皇家的规矩,这不是有当今太子殿下的书信为证吗? 最终,还是一位李氏耆老给了一个折中的主意,大唐这边先将小公主收录进皇家宗牒,封号就按照「太平」建立。 等何时唐皇李治回来,或者吐谷浑那位「贤妃娘娘」自己正式来了书函,再明诏告发天下。 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了,对于远在吐谷浑那位「贤妃娘娘」,别说是宗正寺和礼部这几名主官,就算是一代「天可汗」的李世民,都对其这几年在吐谷浑的所作所为,赞叹不已。 堪称一句「奇女子」也! 而这样的奇女子,却正是他们老李家的媳妇儿,是大唐的「贤妃娘娘」,包括李世民在内的大唐诸公,在赞叹之余不免又多了一丝骄傲。 果然,在收到李沉香和薛丁山的密信之后,刚刚过去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吐谷浑正式的公函就到了。 大体的内容有两个,一个是吐谷浑感谢大唐全方位的援助,愿意奉大唐为主。 第二个就是,为太平公主正式请封,只是唐皇李治不在朝中,太平的封号是给出去了,却没能将这小丫头的名字定下来。 好在对方年纪还小,而女子在这个年代用作大名的机会也不是很多,倒是李世民和长孙无垢这二位太上皇和皇太后,给小丫头的赏赐就整整拉了十几大车。 没办法,李治膝下现在算是有了两子两女,李世民他们却没能捞到一个留在身边,甚至两位小公主都没能让皇爷爷、皇奶奶见上一面。 皇帝不在京城,皇后也去了「娲皇宫」,太子殿下征战沙场,二皇子又不知去了何处,李治这爷儿几个,还真没有一个省油的灯。 偏偏就是这样 「不守纲常」的一家子,让大唐这万千臣民慢慢过上了富足的生活,大唐的疆域也不断扩大,几乎每隔几日就有捷报频传,或者有小邦小国愿意依附于大唐。 分别了太久,总有许多许多的话要说。 所谓小别胜新婚,一夜的风情,自不与外人道也...... ...... 「媚娘,吐蕃战局如何,昨日也不听你提及沉香和丁山之事?」 早从小太平那里,李治已经知道了沉香太子也来了吐蕃,昨夜分别数年的二人一心修行「轩辕房中术」,倒是无暇顾及军国大事。 而在两人缠绵之后,李治也适时地将那个记忆深处的名字给提了出来——武媚娘。 没曾想,一向以坚毅、干练著称的武娘子,竟然对李治取的这个名字甚是欢喜。 在武媚娘的认识中,即便李治早就有了几个女人,似乎还没有哪个女人能够赢得李治亲自取名的。 而她这个「武媚娘」,算是另一种意义的「拔得头筹」了。 「陛下,臣妾有罪,没有征得陛下的同意,臣妾就私自做主,给丁山定下了一门亲事......」 武媚娘就把过去这将近两年来,吐谷浑南征吐蕃,尤其是李沉香和薛丁山二人的遭遇,详详细细地说了一遍。 说到薛丁山身受重伤、几近濒死之时,即便李治明知道自家徒弟最终转危为安了,也不禁替他担心了一把。 当武媚娘报出「樊梨花」的名字时,李治先是一愣,很快就释然了。 是啊,既然有了薛丁山,如果没有樊梨花出现,岂不是一种缺憾? 至于说什么「临阵收妻」的罪名,正如武媚娘所说,命都要快没了,哪里还管得了那么多? 再说了,薛丁山不也是奉命行事吗? 既然是唐吐联军,人家武媚娘不仅仅是师母,更是一国之尊啊,薛丁山又有何罪之有? 「丑鬼杨藩?真该死——不过,他费那么大的力气整出来一个‘白虎大阵,最终倒是便宜了丁山那小子?」 「哈哈,看来一饮一啄,皆有定数啊。‘白虎大阵,白虎吗?难道丁山还真是‘白虎星转世不成?」 在后世的神话传说中,薛仁贵、薛丁山父子都是「白虎星」转世,这才有了「父杀子、子杀父」的孽缘。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李治才把薛丁山养在宫里,就算是放到了战场上,他也把薛丁山远远地派到吐谷浑,而不是同他老子薛仁贵在一起。 因果这种事情,谁又说的清楚呢? 无论是薛仁贵杀了薛丁山,还是薛丁山杀了薛仁贵,对大唐、对李治来讲都是一种损失,李治可不希望看到这样的事情出现。 没想到,离开了薛仁贵,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