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归晋_第171章 董卓的试探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71章 董卓的试探 (第1/2页)

    三国归晋第171章董卓的试探——祝福大家新春快乐、阖家安康!——

    卫宣看了一脸不好意思的报信,心说也不是所有人如自己一般是个暴发户,然后强行将蜗牛山的黄巾力士打包,又拐带了河南轻侠和许家村的两百多青壮。不到一年时间居然招募了四千多人而且人人盔甲在身。鲍信只有一百多骑兵,嘴里说是精锐,在董卓的西凉奇兵面前可能不堪一击。也就是说他的麾下基本上可以忽略。

    这时候何颙替袁绍回答卫宣的另外一个问题:“武猛都尉丁原的人马的数量也不是很清楚,不过估计在五千左右。只是他以前是大将军心腹,与我等并无交情。仓促之间怕是难以让他做出决断。”

    何颙的话意思是说如果是诛杀宦官,丁原肯定会为何进报仇,但现在是要对付董卓,他不一定会站在我们这一边。毕竟丁原也是武夫。

    卫宣想了想说道:“司隶可以请太傅出面,拜他为执金吾。然后司隶可催促乔东郡急速进兵。两日便可抵达。”

    曹cao等人闻言恍然,如今董卓虽然占领了皇宫,但录尚书事只有袁隗,名义上朝廷的权利还在袁隗手中,如此一来三路兵马加上袁绍手中原本掌握的兵马应该可以抗衡甚至驱逐董卓了。

    只是在众人期盼的眼神中,袁绍依旧十分为难的样子,看了一眼卫宣说道:“仲道说的极是,回头绍就会跟叔父说这事。”

    又是这句,卫宣的心凉了半截,看看同样失望的曹cao和鲍信,不再言语。后来众人又商议了一阵,便各自出了袁府。卫宣在洛阳是有两个宅院的,虽然蔡琰去了阳翟,但还留了几位族兄在洛阳,所以就准备回家看看。

    这时候曹cao和鲍信追上来,鲍信叹了一口气说道:“司隶似乎无意驱逐董卓,信明日就带人返回。不知道仲道你有何打算。”

    卫宣苦笑,他能有什么打算,当初他是奉大将军命前往豫州募兵,编制上说他是京官受大将军何进节制。如今先帝和大将军都死了,他这个讨贼校尉还是个京官,再回去阳翟似乎于理不合。在这里苦苦等待也似乎不是个事啊。三四千人太扎眼,太敏感。

    曹cao也看出了卫宣的尴尬安慰道:“仲道前番点兵在伏牛山剿匪,是有功劳的,只是宦官从中阻挠才没有封赏,如今宦官被诛,想来仲道应该能够更进一步,cao的想法与允诚差不多,如今这局面乱的很,cao是迫不得已,不然也想溜之大吉了。仲道不如在洛阳等待几日,我去与本初说说,为君求一近京大郡。”

    卫宣感激地看了一眼曹cao,他如今却是非常尴尬,如果走,于理不合,就算亲舅舅裴晔也不敢收留他。如果不走就可能面临董卓将他的军队拆分再整编,然后给他一个虚衔。

    曹cao的意思是让袁绍出面对卫宣论功行赏,给他安排一个临近京师的郡太守,如此一来就算兵马没了,至少还有一个实权官职。

    于是卫宣朝着曹cao深深鞠躬表示感谢。

    鲍信似乎想起来设么一样小声说道:“本初当日带兵杀入宫内,其他倒是没什么,天子其他印信和物件都在,唯独不见了传国玉玺,若是被董仲颖得到情况就更不妙了。”

    卫宣闻言一脸的惊讶,曹cao也是苦笑摇摇头,传国玉玺之重要在这个讲究名分、相信天人感应的年代自然不言而喻。卫宣知道传国玉玺还在宫内,只是不知道在那个井里面,只可惜如今动作控制了宫廷,不然他倒是可以派人找出来。

    随后三人分开,卫宣带着人准备前往城南自己的府邸,结果没走多远就被人拦住了,来的人是一个熟人,董卓手下大将徐荣。

    见到满脸微笑的徐荣,知道这并不是偶遇,果然就听徐荣说道:“卫校尉来的好快啊,我们全是骑兵也是几日前才抵达,荣听闻大将军给校尉的诏令还晚了四五天。”

    卫宣不知道徐荣来意,以往的交往觉得还不错就说道:“大将军有令,宣自然不敢怠慢,只可惜还是来晚了。”

    徐荣也收敛笑容点点头:“谁说不是呢。对了前将军听闻校尉到了,特意让荣来请校尉。”

    卫宣问问略微有点吃惊,心中感叹,谁说武夫就没脑子的,自己去找袁绍,袁绍似乎根本就无心对付董卓,而董卓听闻自己带兵来了却到处找自己,找自己自然就是叙友情,拉拢自己。两相对比之下,最终董卓能赢也是有道理的。不过董卓毕竟是武夫,为士人集团所不容,所以自己无论是为了卫家的名声,还是为了自己将来的前途都不可能投靠董卓。

    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