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零八章七擒孟获没了 (第2/3页)
足以说明大司空乃天下所望。” 刘备不由得微微躬身行礼,感慨的说道。 他半生颠沛流离,几次起落到最后一无所有,只能率几个兄弟和千余残兵狼狈逃窜。最后发现,唯有朝廷才有他的立足之地。 到了郑都之后,他得到了大司空贾成的热情相待,日日带在身边讨论天下大势。 刘备从未有过受到如此礼遇,而且是朝廷第一重臣贾成的礼遇,自然挖空心思迎合贾成。 在交谈中他惊异的发现,贾成区区二十出头的年龄,便做到如今的地步,绝不是侥幸使然。 贾成博闻广记,天文地理随口粘来,就连他老家逐郡的一些风俗习惯他都了然于胸,似乎亲眼所见一般。 贾成熟知民生疾苦,对大汉有极深的感情,所作所为无不印证他匡扶汉室绝非虚言。与很多曾经见过的割据州牧口口声声说要匡扶汉室,其实就为了自己割据一方完全不同。 就连他刘备自己,当初被推举为徐州牧时,何尝没有割据一方的想法。 可是贾成却似乎从未有过这个念头,时时刻刻把自己当做汉臣。尽管他逼的天子不再亲政,闭门读书。 但刘备还是从贾成话里话外听得出来,贾成是希望天子有足够的能力处理国政时愿意再度让天子亲政。 刘备扪心自问,自己能不能有贾成的胸襟,会甘心把朝中大权再度拱手相让? 毕竟他听说先前贾成已经让过一回,险些让天子把大好形势毁于一旦。 但他心中其实还是隐隐有些不满,天子听说他来到郑都,亲自让人把他请进深宫设宴款待。 与贾成承认他是汉室宗亲不同,天子居然让人在籍册中查出他是中山靖王刘胜第七代玄孙,按辈分乃是当今天子的叔叔,于是当场认他为皇叔。 有了天子的亲口认定,刘备的身份骤然间高贵道无以复加的地步。 如今汉中朝廷除了天子刘协和成都的益州别驾刘璋,就剩他大汉皇叔刘备在天子身边了。 贾成架空天子的行为,就是赤果果的在打皇族刘氏的脸,尽管贾成承诺将来还会还政与天子,可是他这个皇叔刘备在啊。 为何贾成依然只是给他豫州牧这个虚职,不让他参与朝政呢? 这个想法就像一颗种子,深深的种在刘备心中,每当深夜,刘备想到这里,这颗种子便慢慢的开始发芽、成长。 但他又明白这样想或许不对,让贾成发觉自己的想法一定会引起他的猜忌,甚至可能会借故杀了自己。 所以他只能把这个不满和想法深深埋在心里,连身边张飞、关羽两个好兄弟都不敢说。更不要将如今已是少府丞,助少府孔融掌山河池泽之税,以供皇室之用,做官做的如鱼得水的大舅哥糜竺了。 无权、无兵,只有张飞和关羽陪伴在自己身侧,幼时好友简雍不要说了,早就成了大司空贾成身边宾客,就连孙乾也被派到成都去做功曹了。 还有许褚,闷罐子一个,到了郑都后不知道在想些什么,与他们三兄弟并不太亲近。 刘备又怎敢有一丝异动,只能怀着矛盾的心理待在郑都,期盼着贾成有一天能用他,期盼着将来天子亲政,他这个皇叔能够崛起于朝堂。 贾成却不管刘备怀着怎样的心思,带着亲切的笑容走过一队队学生阵容,每到一处总要和学生们交谈几句。 聊聊课程,聊聊学习情况,聊聊他们的伙食和业余生活,仿佛回到了前世自己读书生涯。 当他来到外舍甲班,一眼见到站在队列前那几个熟悉的面孔,贾成拍拍其中一个少年郎,笑着问道:“嗣宗,听说你们两兄弟不但在外成绩最优,家中道学也没拉下,会不会太辛苦了?” 张广清瘦的脸上闪过一丝傲然之色,向贾成行了个学生之礼道:“不敢当大司空垂问,学生读书甘之若饴,不觉辛苦。” “嗯,还是要注意身体,少年人须得有健康体魄,将来才能学以致用。不然空有一身学识却缠绵病榻,与国与家何益?” “学生谨记大司空教诲。” 贾成指着其他甲班学生道:“你们也一样,我听说外舍课业最多,你们甲班学生大部分都想一年便通过考核升入中舍。作为你们师长,我希望你们劳逸结合,增加一些身体锻炼课程,莫要揠苗助长。大汉需要人才,需要你们去振兴,但未来时间还很长,更需要你们有健康的体魄和更长时间的效力。我希望你们将来能成为拥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大汉臣子。” 听到贾成谆谆教诲的言语,这些十五六岁的少年无不心潮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