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七章 狂欢中的京城 (第1/2页)
张三去吃了一条街,心情舒畅了很多,早上起来做早课的时候觉得真气比之前顺畅了许多,这也许就是食物的力量。 接下来几天张三都在闷头修炼,自己都觉的大有精进,直到六月底,小迪火急火燎的跑进张三的屋子,说是吐蕃国的使团进京了,大齐安排了一个接待仪式,小迪要拉着张三一起去看吐蕃的使团。 张三也很想看看这吐蕃的光明法王,到底是怎样一番风采。 吐蕃国使团进京时间大约在巳午交替之际,从南边宣阳门进入,南城的主道上已经站了不少人,小迪和张三也在人群中,等的张三觉得快要出汗了,终于看到了吐蕃使团,使团前面有一队大齐的兵马开路,吐蕃使团前面没有骑马的,他们的马都在队伍后边跟着,人在前面步行,队伍中有一个人个人抬的轿子,一个敞篷的轿子,轿子上坐着一个身着华服的和尚,面容神俊,双目有神,微笑着直视前方,果真是犹如佛陀下凡,光明法王这个法名,叫的真是传神,张三都忍不住想拍手称赞。 队伍走的很快,也就不到一炷香的时间,队尾的马也都过去了,人才慢慢的散去,张三看到了大齐的态度,也看到了吐蕃强大的地方。 光明法王到京城,没有人跑去叫板挑战的,张三见了光明法王,也没有看出他的武功到了什么地步,张三还没有勇猛到跑去跟光明法王叫板,再加上现在张三武功越来越高,想找人干一架的欲望却越来越低了,现在的他除了对强盗的先天怨念,就是对白莲教的人感兴趣了,据说石明阳乃是中原武林第一高手,也只他有希望能够打的赢光明法王。 从吐蕃使团进京,京城就开启了狂欢模式,全城到处折花挂红、结彩飞扬,官府拨钱从各地调来曲苑杂耍的队伍,在京城的大街上表演。 张三所在的悦来客栈已经没有一间空房了,外面的大堂一天都有人在吃饭、喝酒,张三在的后院也是人来人往,到处摆的是吃饭的桌子,张三和小迪吃了一堆从街上买来的小吃,小迪闲不住,拉着央求张三又出门逛街了。 小迪说这两天樊楼请了江南妙音坊三位琴技高超的女子表演,这两天樊楼的顾客都排到街上了,但依然还是有人慕名而来,只为听一听那之音。 张三问小迪:“我倒是听说过一个叫妙音门的门派?”。 “那应该和妙音坊差不多吧。”小迪随口回答道。 “那咱们去樊楼看看吧!”张三觉得可能是妙音门的人来了京城,他很怀念那种能够打动人心的音乐。 樊楼在京城也是第一楼,在京城的永宁街上,樊楼占了半条街,临街的都是酒楼,三层都是吃饭的地方,一层更是好几个楼在一层打通了,酒楼在中间搭建了个临时的台子,台子不高,是个长方形的,上边铺了红毯,这会儿表演还没有开始,一楼已经快挤不进去了。 张三以优秀的力量,带着小迪在墙角占了个位子,小迪很兴奋,有一种听音乐会的感觉,等了好一会儿,表演人员出现在了二楼的楼梯口,三个女子,都带着面纱,每人都带着好几样乐器,她们出场的方式也很惊艳,背着个一堆乐器,从二楼跳下来,轻飘飘的落到了表演台上。 就这一手轻功,马上就引得满堂喝彩,三人下来很干脆,轻施一礼就开始演奏,古琴配琵琶和笛子,开始声音很轻,轻到人们都停止交谈去仔细听,等整个大堂安静下来,她们的声音开始逐渐抬高,张三再一次听到了那种直击内心的音乐,张三听得忍不住想看看那面纱下面到底是怎样一副面容,而且不只是张三,在场的绝大部分人都有这样的欲望,尤其是男人。 第一曲表演了接近半个小时,人们这会儿也顾不得矜持了,都伸出手给与了演员掌声,甚至还有不大不小的尖叫声。 第二首是一个古筝独奏,古筝表演完以后,还是一曲合奏,是琴箫合奏,两位弟子抚琴,没有人报幕,也不知道曲子叫什么名字,只知道很好听,表演完三首曲子,大概是一个时辰,三人就告退了,退场也是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