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章:城南小陌又逢春(下) (第5/5页)
我赐予你的礼物。” 那人带着姜竹寻了一处青山,在山脚下搭了一间竹屋,凭着身上的银两买了些菜籽与家禽,从此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虽有些清淡,但总归平安。 姜竹十六岁那年,成了那人的妻子。 又过了一年,姜竹生下一个大胖小子,取名为冲。 一家三口其乐融融,青山如桃源,避世不见天日。 直到一个外乡人闯进来。 “在下返乡途中路过此地,不知能否讨碗水喝?”一个身着布衣背着包袱的人敲门道。 那人打开门,扫视了他一眼,道:“进来吧。” “多谢多谢。在下丁非,今负伤退伍,准备去投奔冀北的刘员外,讨个差事。” 那人笑道:“既是员外,如何会理会我等下人。” 丁非痛饮一碗水,笑道:“兄台大抵长住山下,有所不知,那刘汉叔刘员外,可是冀北出了名的善人,对前去讨差事的穷人是一概全收,还从牙子那买了不少家破人亡的孩子,供他们吃住。” “刘汉叔?可是玄德镖局的刘汉叔?”姜竹又给丁非倒了一碗,顺带问道。 “这,我便不知了,”丁非又喝下一碗水,用衣袖擦擦嘴角,“据说是玄德钱庄的刘汉叔。” 姜竹与那人对视一眼,拿着水壶的手不住地颤抖,碗中的水如惊涛骇浪。 丁非疑惑道:“莫非两位认识刘员外?” “我等小人,哪有机会认识这等大人物。”那人笑道,“我与丁兄有缘,不若今晚便留在寒舍,我俩好好喝上一杯。” “那丁某便恭敬不如从命!”丁非拱手道,“对了,还未请教兄台尊姓大名?” 那人咧嘴一笑,露出两排白牙,道:“巧了,我也叫丁非。” 丁非一把火烧了竹屋,连带竹屋中藏着的尸体,带着姜竹与幼子踏上去冀北的路。 一日清晨,门口小厮带着一男一女一幼敲响了刘员外的房门。 刘汉叔只听门外传来一个男子雄浑的嗓音。 “刘员外,在下丁非,想携妻儿与员外讨个差事。” “你如何成为了退伍执戟?”刘汉叔盯着眼前的男人,笑道。 “回镖首的话,黑龙山被剿后我逃到一处山村定居,本来有了妻儿已是无憾,却偶遇退伍执戟,打听到镖首的下落,便带妻儿前来投奔,希望能在镖首手下继续做事。”丁非垂眉拱手道。 刘汉叔点点头,道:“如此也好,如今不似从前,不用打打杀杀,你便在府里做个棍棒教头,是个闲差。” 丁非拱手再拜道:“多谢镖首!” 刘汉叔摆摆手,道:“如今世道变了,不可再叫我镖首。” “是,老爷。” 阮诚牵着幼娘走出姜竹家,幼娘正要出声,却感受到阮诚的手渗出丝丝汗水,于是咽下想说的话,跟着他走出刘府。 等到坐上轿子,幼娘忍不住开口道:“夫君难道看不出,丁非大抵是在说谎。” “自然是看得出。”阮诚舔了舔因为兴奋而干裂嘴唇,颤声道:“或许我的推断是错的,杀人的根本不是丁非。” “不是丁非,难不成是姜竹?夫君莫要忘了,你说砍头之人应是势大力沉之人,怎可能是个弱女子。”幼娘反驳道。 “弱女子?弱女子能一肩扛起木桌吗?弱女子能面对灭门仇人不动声色,甚至还做贴身丫鬟侍奉一年吗?”阮诚略显激动道,“不知幼娘发现没有,我们与丁非两次的见面,他都是带有佩刀,甚至刚才他看书饮茶也不曾解下。” 幼娘思索了一会儿,点点头,道:“好像是有这么回事,但为何不是他怕刀染血被人发现,才用青龙剑砍的呢?” “幼娘不妨想想看,是一刀把头砍下来,之后把刀擦干净耗时且易被发现,还是拿着软绵绵的青龙剑反复砍更耗时更易被发现,更何况,打更人可在附近晃悠。”阮诚轻柔地笑道。 “这么说,砍下刘员外头颅的,是姜竹?”幼娘稍加思索,随后震惊道。 阮诚点点头,道:“我观刘员外头颅截面参差不齐,当时还疑惑,就算是个屠狗辈用青龙剑砍,也不至于砍歪数次,更何况是练武之人。如今看来,大抵是为父母报仇的姜竹所为。” 幼娘叹了口气,道:“为了报仇能隐忍至此,也算是个奇女子了。” 随后她又问道:“夫君可要抓捕他们?” 阮诚右手轻抚着幼娘的手,笑道:“全是我们的猜测,并无实质证据,如何抓捕?况且,冲儿才刚上学堂。” “夫君念头通达。”幼娘也随之笑道,“静姝约莫下学了。” 阮诚掀开轿帘,喊道:“去敬敷书院!” 三月十六,五更天,刘府书房。 姜竹双手拿着豁口的青龙剑,看着狂奔而来的丁非,咧嘴一笑,眼泪顺着弯起的嘴角流下,啪嗒一声滴在了地上。 丁非一把抱住姜竹,姜竹手上的青龙剑应声而落。 许久,他抚着姜竹的脸,擦干她的泪痕,柔声道:“就按照咱们计划好的办,知道吗?” 姜竹眼泪在眼窝打转,却没流下来,只是轻轻点点头。 过了一会,姜竹似是使出浑身气力地拍了拍门,喊道:“老爷,五更天了,该起床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