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人格_第十一章 无灾无难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一章 无灾无难 (第5/5页)

,亦是典藏,均是价值不菲。书房正面是一张大书桌,一侧摆有笔墨。其余三面均是书籍,齐齐地摆在书架上。

    明华看到如此严整的场景,却又不敢下手了。在征得昭同意后,明华很快找到了一本《苏东坡集》。翻开,里面点点些些地有勾画和批注。她翻到《洗儿》一诗,最后一句“无灾无难”画了一个圈。那四个字就那么天真又无辜地躺在那里,丝毫不会想到它们会被写成书法挂在墙上。

    明华没有说话,她接着找到一册南北朝文集,翻到那一段“王之德者”,其中的“亡灾亡难”四个字同样是被圈了起来。

    明华仔细端详对比着两册书。她可以肯定的是,这两本书都是被皇甫烈仔细研读过的。所以,至少,当他在为他的儿子皇甫昭写下“无灾无难”四个大字的时候,他是知道这两种解释的。

    那,他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她想。

    “所以,应当是哪种意思呢?”昭也问。

    明华思忖了一会,说:“假设,令尊知道,你了解这两种意思,并且,又没有留下很明显的指向,那我们就认为,他想告诉你的事,不在这两种解释之中。”

    昭有点没明白。“那……是什么意思?”

    “我想问你,令先父,曾经很明显地要求过你去做什么事吗?”

    昭回想了一会。“好像……确实没有过。不管是钢琴还是别的,都是我自己想学的。还有,如果先父真的刻意要求我,那么我的书架上就绝对不会出现那些‘异端’的小说了——那上面甚至还有几本言情小说。总之,父亲似乎不会要求我做一些事情。当然,底线类的事情除外。”

    “那,你觉得,如果父亲想让你‘无灾无难到公卿’,或者是想让你保卫人民,这种事情……会不会有些违和感?”

    昭仔细思考了一会。“好想……确实会有些不太自然。不像是父亲的风格。”

    “那,我可能有些想法了。”

    “怎么说?!”

    “他更可能是,给你一种选择——当然啦,既然是两种释义,那当然是选择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想让你做出这种选择;或者是说,他更看重你做出选择的过程。简单来讲,他并非是想告诉你,应当成为什么样的人,而是他希望你自己能够知道,自己想成为哪种人。”

    昭吸一口气,随后点点头,说道:“确实,这才像他。”这才像那个时常告诉他,“不要成为别人想要你成为的人,要成为你自己”的那个人。

    他回想起父亲最后几年所做的。一般看来,确实难以理解。如此不懂得变通,到底算是为了些什么?但其实想一想,并不一定是要为了什么,或许,只是因为,他本身就是这个样子的。他想成为这样的人,所以才坚持不妥协。

    人忙忙碌碌一辈子,或许要为各种生计奔波,要为各种目标努力。但想一想,人活这一辈子是为了什么呢?这个问题不能再用简单的“为了生活”或者“为了梦想”搪塞过去了。但其实,人这一生,不就是为了最终回首,自己感到满意吗?不就是为了能够成为自己理想中的那个人吗?

    无灾无难到公卿,亦或是保万民兮亡灾亡难。他成为哪一种人,并不重要。只要这是他内心里坚定地发出的想法,父亲都会支持的。

    他确信。

    昭起身。

    “你要去哪?”明华问道。

    昭不答,只是说:“走。”

    昭拉着明华一路穿行出了别墅,在草地上飞奔。他越跑越快,越跑越快,甚至恨不得要飞起来。

    于是他随即脱下了西装外套,双翼显现,顿时低低地掠过草地滑翔。明华则在后面跟着。

    很快,昭到达了家族墓园。他落地,双翼一收,正跪在父亲墓前。墓碑上,是“先考皇甫讳烈之墓”八字,正是十一年前他亲手刻上去的。

    而现在,他又重新来到了父亲面前。在父亲死后的一段时间里,他也曾为“无灾无难”而困惑过、烦躁过。他甚至有些看不起父亲。但现在,他知道,他的父亲还是像从前,固执地有些不通情理,却又总是喜欢摸摸他的头,对他讲一些他听不懂的大道理。他知道,自己的父亲还是那个为了自己的内心可以献出一切的男人。他知道,他的父亲,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都未曾后悔。

    现在,他就跪在他的墓前。rou体上,他们之间已不再有任何交流的可能;但在灵魂上,他却第一次完整地看懂了父亲的执着。或者说,他明白了,执着只是一种坚持自己内心的一种方式和表现。

    他闭上眼。他甚至能够听到,父亲在遇难前的那一瞬,最想对他说的话:

    “孩子,人来人往,方生方死,为的是什么?这不是我在问你,而应当是你问你自己。而,内心的回答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坚持你的内心,做你认为真正想做的事,做不会让你后悔的事。追随你的意志,探寻你的渴望,虽远而无所不至,虽险而无所不及。为自己的内心而活着,这就是人生。”

    他睁开双眼,站了起来。

    身后,一个声音传来。“看来,你已经找到答案了。”

    明华内心略惊,寻声看去,却是昭之母亲,静静地站在他们背后,仿佛知道他们会来一般。

    昭却是毫不意外,微笑着转身,面对母亲。

    母亲也笑了。但随即开口,却是干脆而严厉的声音:

    “何谓之烈也?”

    “烈者,正也。善而行之,正而持之,而无可阻也。”

    “何谓之昭也?”

    “昭者,明也。”

    “何明也?”

    昭略一思索,随即答道:“明是非,明爱憎,明善恶,明正邪。明所欲而无惧,明所向而无前,明所如往而赴之者,是所明也。”

    母亲欣慰地笑了,说道:“昭儿,祝贺你,成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