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四十九章 诸刘入京 (第2/3页)
够阻挡他的军队了,他反倒是不向长安来,只是整天嚷嚷着清君侧,清君侧的,但就是没有实质行为,这为的又是什么呢?” 荀攸捋着自己的短髯,似乎也在皱着眉头沉思。 不过,只是不消片刻功夫,他似乎就已经想明白了。 “呵呵,马公,其实此事并不难猜,大将军确实有他的意图,如果我所猜测的没错的话,大将军现在是在威压长安!他想要让关中境内更多的家族主动向他请降,同时,也是在等待着更多的朝中臣子暗中与他书信联系,向他表示忠诚。” 马日磾听到这,依旧不解。 荀攸解释道: “大将军如今在长安周边势力最强,手下八万大军无人可敌。” “他此刻不着急进长安,可是雍州境内的人却着急向他表态呀!因为大家都需要一个前程。” “大将军将时间拖延的越久,这长安中人暗中与他联络的人就越多,雍州本地的高门望族,与他沟通的也就越多。” “而反叛的高门望族越多,王允与杨彪等人的杀伐之心就越盛,诸豪门内部的不稳定性就越大,长安的政治格局也就越乱。” “因为这样,长安的朝堂以及望族之间,最终就会分成几大政治势力,彼此之间争相内斗,消耗不休。” “只要他们不是铁板一块,大将军来到长安之后,就可以将他们逐个收拾掉,最终将所有的政权归于一手。” 马日磾听到这,很是赞赏的点了点头:“公达果然高见!” 就听马日磾颇是忧虑的说道:“那既然大将军已经有所动作,我们在长安城又该做些什么呢?” 荀攸慢慢的说道:“我们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什么都不做,” “让咱们系的官员,最近都闭门谢客,安坐家中,不要掺和政事,能不办就不办,能忍的就忍让,能不管的事就不管,能推的公事就推出去,能过渡的权力就过渡出去,能称病在家就得称病在家。” “反正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少掺和一件事儿就少掺和一件事,能少见一个人就少见一个人。” 马日磾一听荀攸这么说,惊讶的睁大了眼睛。 他实在是没有想到,这话居然是从公达的嘴中说出来的。 这个人平时可是积极努力,用心为朝廷办事的,他一心为天子分忧,为朝廷解决各种疑难病症,可谓勤恳! 怎么到了关键时期,他竟说出这种话来? “公达你此言吾实是不解……伱干脆让大家把官都辞了,不就好了?” 荀攸捋着自己的短须,呵呵笑道:“除了这官不能辞,其他的能不办就不办,就留个官名,剩下的就把自己当普通黎庶了,告诉咱们一系的所有人,这眼下,不办事就是在办最大的事!” “愿闻其详?” 荀攸长长的叹了一口气,说道:“如此浪费光阴之举,其实我又何尝愿意?只是如今的形势不一样,眼下这种局势,数月之后,朝廷必然推陈出新,所有的政事和体系都将改变,” “正所谓破而后立,不破不立。” “现在所做的事情,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后,都会成为无用功,既然如此,大家又何苦多耗费那份心力呢?” “对于我们这些人来说,现在做的越多,反而越容易被王允、杨彪等被找到机会废除官职,驱逐回原籍,实在是得不偿失。” “我们现在的就是做的就是隐忍!大家能够忍气吞声,保住官职,待日后大将军进京,我们清流一系人便可以顺理成章的成为大将军的羽翼,与大将军一起辅佐朝政,匡扶新君。” “大将军刚刚进入长安,虽然有很强的军事实力,但也需要有能人帮助他处理朝政,运转这个国家。” “大将军手下有文若叔叔,郭奉孝,田丰、沮授、审配……这些人虽然都是当世英才,但是这些人都只是在地方执政,却从来没有立于朝堂,没有在京城中主持过一个国家运作的经验,就算是他们惊才绝艳,但要是骤然之间将所有的朝堂政事交给这些人来处理,那一定会出大乱子的。” “大将军也一定非常明白这个道理。” “所以,大将军需要原先在朝廷待过的臣子来帮助他运转这个国家。” “而王允、杨彪手下的那些公卿之臣,就算是投靠了大将军,你认为大将军会对他们有多少信任?他能够放心的让他们替自己执掌这个国家吗?” “那是绝对不可能的,这个国家最终还需要我们清流一系来运作,所以我们现在要尽量保护我们的人不受王允等人攻击,等大将军进入长安之后,我们清流一系自然就可以扬眉吐气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