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指责高士廉,长孙无忌觐见 (第3/3页)
毕竟方源没有犯错。 但李世民不好意思,不代表他不好意思,他这次觐见只是开始。
很快,长孙无忌就离开。 同样,他没有返回吏部,而是去了中书省找房玄龄。 “真是无事不登三宝殿...长孙尚书,何事让你亲自过来啊?” 房玄龄看到长孙无忌亲自过来感到惊讶。 但惊讶归惊讶,他大门敞开,欢迎长孙无忌的到来。 “确实是有事。” “房相,你对华夏钱庄怎么看?” 长孙无忌颔首,在房玄龄对面坐下。 “新鲜的事物,朝廷的重器,对未来的发展必将很深远。” 房玄龄想了想说道。 钱庄是才出现一两年时间,以前都没有的。 这种新鲜事物应该能够影响很深远,是利国利民的重器。 “既然是重器,为何掌握在方源和皇帝的手中?” “皇帝几乎不管,就相当于方源一个人控制了华夏钱庄。” 长孙无忌沉声道。 “此言何意?” 房玄龄眉头微皱,不太确定长孙无忌的意思。 “既然是重器,就不应该由一个人掌管,而是由朝廷掌管才对。” 长孙无忌沉声道。 房玄龄明白了,但是他没有说话。 他想过华夏钱庄这么重要的东西应该该朝廷掌管的。 但那是方源搞鼓出来的,方源现在也已经是户部尚书,没必要闹得那么难看。 所以最终就什么都没说,一直到现在长孙无忌提起,又让他再次考虑着这个问题。 “我觉得,以房相心怀天下的胸怀来看,必定也是觉得华夏钱庄应该归朝廷掌控的。” “也许我们应该联合其他大臣,一同说服方尚书,让朝廷给一些补助给方尚书,让他将华夏钱庄交由朝廷掌管。” 长孙无忌见房玄龄沉思,猜测到了几分。 因为他知道,房玄龄和杜如晦一样,都心系天下,很少有私心。 这样的人面对这样的事,更多的是考虑朝廷,考虑大局。 “我虽然有想法,但是觉得这很不妥。” “就像是强抢了方源的东西,难以说服良心。” 房玄龄叹息一声,摇摇头道。 华夏钱庄国之重器,什么补助都有点假。 “此言差矣,我们都是为了朝廷,为了国家,怎么能说抢?” “方尚书可能不会很乐意,但他是识大体的人,肯定会愿意的。” 长孙无忌摇摇头说道。 方源同不同意问题不大,同意的大臣多就行了。 面对群臣的意思,方源的意见就不重要了,朝廷直接派人去管理华夏钱庄即可。 “我要想想,你先回去吧。” 房玄龄没有给出答复,摇摇头道。 “好的,我去找其他大臣聊聊。” 长孙无忌没有追问,也没有逼迫。 他就知道,房玄龄不会这么快答应的。 但是没关系,如果更多的人答应了,房玄龄也会答应的。 从大局上考虑,华夏钱庄归朝廷管理,更加稳定于归方源和皇帝管理。 房玄龄送长孙无忌出门口,看着长孙无忌离开的背影,心中叹息。 他感觉长孙无忌是故意刁难方源,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华夏钱庄确实归朝廷管才好。 很快,长孙无忌就去找了另外一位大臣,一位又一位,跟他们说华夏钱庄应该归朝廷管理。 长孙无忌这么明目张胆联系一众大臣很快就让方源知晓。 “真是不让人安心!” “舅甥两人都盯着华夏钱庄。” 方源眼神一冷,喃喃道。 华夏钱庄的重要性只有方源知道。 如果不是华夏钱庄,研究院的火铳根本就造不起。 还有其他研究的支出,很大一部分都是从华夏钱庄来的。 现在先是高士廉,然后是长孙无忌,这对舅甥可真是不让人省心。 “方青平,让人给华夏钱庄的绿夏带消息过去,让他查查长安城中有哪些官员和官员的家属贷款的,把资料给本官。” 方源叫来方青平,吩咐她去办事。 “是。” 方青平立即应是,带着方源的命令离开。 很快,绿夏就带着资料来户部找方源。 至于长孙无忌,还在联络这各大臣,甚至是皇亲国戚。 针对华夏钱庄的问题很快就波及整个朝廷。 很多大臣被联系,一些大臣支持长孙无忌,一些大臣没有表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