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八章 江阴告警,义师初至 (第1/2页)
看着刚刚送到的一叠奏章,朱常淓伏案批阅起来,目前朝廷初设,暂时没有司礼监,朱常淓也没有打算开设,因为他亲力亲为早已习惯。 忽然,一本奏章引起了他的注意。 这是一本由江阴县发来的奏章,但却不是江阴知县所上,而是由该县典史与训导联名呈奏。 奏章中说的是该县的知县林之骥挂印而去,参将张宿、海防程某、县丞胡廷栋、学使朱国富、兵务马鸣霆均去任,县中已无人署事,清廷伪知县方亨身穿大明官袍,却屈膝事于清人,欲行剃发之事,被县中义民下狱。清军已派兵攻打江阴,但均被江阴义军击退,但毕竟战力薄弱,若是清军发大军来,恐难支持,故想请朝廷发兵救援。 朱常淓看罢,不禁心中感慨,这一县之人心向大明,纵使父母官跑了,依然坚持抗清,这真是赤子之心啊。 “李宝啊,速将此奏章转送内阁,着派兵救援!”朱常淓说道。清军破了镇江之后,便由贝勒博洛统帅偏师东进,准备攻占苏州府,此时,常州府已经失陷,江阴便挡在了这支东进清军的面前。若是不及时救援,恐怕其难当清军锋锐。 清军控制了苏州府,南下便无后顾之忧。 李宝迅速的出门吩咐人将奏章送去内阁,刚准备转回,就见一个士卒手持总督令箭,正朝着潞王书房跑来。 “报!启禀监国,城东有两支浙东义勇到,张督抚请监国移驾清泰门阅师!” 朱常淓听到有勤王义军到来,不禁大喜,急忙起身,命李宝准备移驾城东。 “殿下,奴婢这就去准备象辂仪仗。”李宝站在门口说道。 “不必了,策马速往。”朱常淓根本不在乎这些个繁文缛节,江山只在马上去,都什么时候了还讲究这些。威发于内而不浮于外。 随后,朱常淓便在王府侍卫的扈从下,来到了清泰门。 没有闭城之前,清泰门下是盐商盐贩的通行之地,清泰门外,更是一片“煎沙成盐”的景象。盐民们挑着白花花的食盐从清泰门沿着城墙一直走到庆春门,再入庆春门至盐业批验所接受官府核验,核验过关才能将食盐分售。 张国维带着总督府的幕僚们已经在城门处恭候,这两支义师已经距离清泰门不足五里。因为这两支义师是最先抵达杭州的,所以意义重大,张国维以为应当隆重迎接,以示朝廷重视,所以他派人去请了潞王。 “玉笥兄,人心思明啊。”祁彪佳心中感慨道。 “多尔衮的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这是在断我大明根脉啊。”张国维叹息道。听说多铎正在忠实地执行多尔衮的剃发令,而且手段残暴。 “扬州惨案历历在目,想来浙东士民也是义愤填膺,同仇敌忾。”徐孚远附和道。 三人正在聊着,忽然看见不远处一大群书生正拥簇着一名老者缓缓而来。 在他们身后,跟随着众多的杭州市民。 “蕺山先生来了!”祁彪佳目力较好,一眼便认出了是刘宗周来了。 张国维不敢怠慢,匆匆上前相迎。 “见过蕺山先生。”张国维恭敬地行礼道。刘宗周四朝老臣,且名满江南,德高望重,时人对其都很敬重。 “制台客气了。听闻有义师勤王而来,老夫亲领杭州子民来迎,万不能寒了这些忠勇志士的心。”刘宗周长须飘飘,尽管年事已高,但依旧精神矍铄,风采依旧。 “蕺山先生所言甚是!”张国维点头称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