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31章疯狂扩张的大时代 (第4/4页)
怒之下,就跑到了金州城,准备找工作。 工作没有找到,王俊就依靠着嘴皮子利索,空手套白狼,忽悠了一群刚刚抵达辽南,没有安排工作的流民,一问这才知道,这几个人居然会烧窑的活计。 王俊一寻思利用了辽南宁海军管理的混乱,忽悠工具,忽悠流民干活,成功开起了一座窑厂,在烧出第一炉砖的时候,这些砖还带着热气就被宁海军买走了。 完成了第一桶金的原始积累,王俊就成了辽南第一批私人窑厂主,他的头脑精明,口才又会说,赚了钱以后,窑厂一边扩建一边生产,从唯一的一座砖窑开始,短短半年多的时间,他已经拥有了十七口窑,生产砖和瓦,几百名工人,也能给他赚上数十上百两银子,比他的原来的粮铺还赚钱。 王俊非常满意自己的新生活,在辽南认识他的人几乎没有,因为登州愿意来辽南的人,几乎没有。很多登莱新军,现在宁海军将士的家眷,都不愿意来辽南这个穷地方。现在金州可没有人认识他,也没有人在背后议论他被人戴了绿帽子。 后来他遇到了一个带着两名女儿,一个儿子的寡妇,又组建了一个新的家庭。 现在的王俊自己房子也有了,虽然三个孩子不是亲生的,但是却叫他爹,也非常乖巧懂事。 每当王俊回到家里,继妻乔氏,就早已将准备好的饭菜放在桌上,大丫就拿着烫好的酒,给王俊满上。 王俊赚了钱,当然不会对自己吝啬,他的伙食水平还是不错的,有鱼有rou,现在的辽南鱼虾和rou类的供应已经常态化了,只要有钱,是可以吃上rou的,就连在工厂里,也能隔三差五,弄点油水,过过嘴瘾。 “爹爹!” 大丫领着二丫,还有老幺六岁的乔鱼鱼,乔鱼鱼其实上面还有一个哥哥叫年年,兄弟俩的名字合起来就是年年有鱼,只是在逃难的时候,年年丢了。 王俊看着鱼鱼盯着他面前的一盘炖羊rou,朝着鱼鱼招招手。鱼鱼坐在王俊的腿上,爷俩就开始边吃边喝。 当然,鱼鱼喝的是rou汤,而王俊喝的是酒。 乔氏是一个贤惠的女子,将家里打理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王俊在窑厂工作,每天都是一身灰尘,可乔氏依旧让王俊出入都非常体面。 乔氏的年龄不大,三十还没有出头,放在后世,她甚至可以自称小仙女,在这个时候,她其实是四个孩子的母亲了。 大丫头,十岁,二丫头七岁,因为王俊有钱,不用大丫二丫在家里帮忙干活,他们俩在金州女子学校读书,鱼鱼则在金州书院读书。 至于乔氏原来的丈夫,乔氏已经记不清他的样子了。在记忆中,他的身影已经变得模糊。 王俊见乔氏忙前忙后,就招呼乔氏过来一起吃饭,连大丫、二丫一起坐桌吃饭,这是在辽南以外,几乎不可能看到的情况。 酒过三巡,话题不可避免的转移到管委会刚刚公布的促进商业发展的小额贷款上面。 王俊道:“窑厂的十七座窑,一窑可以烧三十多万块砖头,在窑厂的订单已经排到了年后,要不是窑太少,工人太少,看着有钱不能挣,我心里难受。” “他爹,你有啥打算!” 王俊指着自己的家道:“我已经想好了,明天就要去报名,用咱们这座宅子和十七座窑作抵押,至少可以贷款八百两银子,用这八百两银子,我可以把窑厂周围的三百亩地买下来,再多建十几座窑场!” 乔氏本来就懂商业,也不是王俊的发妻,她是跟着王俊吃饭,是王俊收养了她们娘四个,自然不会提出反对意见。 无论赚钱还是赔钱,uu看书她都支持。 到了晚上,乔氏非常热情,无论如何,给王俊生个一儿半女,这是乔氏这是最朴实的想法。 …… 东方商号,现在的张陈氏也算是金州小有名气的富婆了。不说知道有多少媒人前来劝说张陈氏改嫁。 张陈氏对此是门清,那些人甚至包括一名秀才,都是冲着她的钱来的。 因为张东方阵亡了,给她攒了三亩宅基地,还有一百亩地,张陈氏雇人将一百亩地全部种上了,因为她是烈属,这地分的都是方便灌溉的良田。她种的粮食少,蔬菜多,粮食仅仅不到三十亩,七十多亩种的都是各种蔬菜。 张陈氏名下的饭店生意越来越好,对于蔬菜和rou食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她寻思着自己学程世杰,开一个养殖场,养上几百只羊,几千只鸡鸭,随便再养些鱼虾。 管委会的规定是,宁海军的军属和烈属可以在有担保的情况下,向辽东银行贷款,这些扶助商业贷款,年利息只有两成,借一百两银子,一年之后,还一百二十两银子。 一百两银子,张陈氏有绝对的信心一年之内赚上两百两,这是辽南的商业环境,张陈氏虽然是一个女人,却不是谨小慎微的性格,要不然她也不敢压上全部身价做生意。 张陈氏将自己的房契、店铺的房契还有一百亩地的地契,带着这些东西,走进辽东银行。 现在的辽东,已经进入了疯狂扩张的时代。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