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生平带娃初体验 (第2/3页)
> 利用空间投射技能,魏平安找到了“失踪”的轮子,上面还有一小节断掉的圆柱支架。 堆砌的小山底下也有一些不错的老家具,不是什么贵重物件,但木头挑挑拣拣都能用。 魏平安考虑到实际问题,直接收进了空间里。 薅废品收购站的羊毛这么理直气壮的文化人,估计也就魏平安能干得出来了。 “你这掏了半天,就找了这仨轮子?” “孩子玩的还能是啥,画册啥的,你那后院里也没有啊。” “直接拿走吧,当李爷爷送给大宝的,好不好啊?” “谢谢李爷爷。” 魏平安也不客气,把儿子抱起来就走了。 “李大爷,晚上咱爷俩喝点,别开火了,等着我就成……” 京城人局气,只要看对了眼成了朋友,做人办事绝对能让人竖大拇指。 就拿老李头和魏平安来说,谁也不差这点钱,在乎的就是这面儿。 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有来有往,这人情就更加的处出来了。 从废品收购站出来,魏平安骑车带着大宝又顺路去了菊儿胡同。 雷老五没在家。 魏平安留了话,想着等哪天再聚聚。 看他家情况还算不错,媳妇孩子面色都挺好的。 两次坐车后,魏大宝就习惯了侧身坐横梁,上车很熟练,带着毛线手套的小手抓在车把前面,一蹲一蹲的很开心。 这个爸爸很神奇,之前哪有过这种经历。 除了mama带他去过一次北海公园外,压根就再没离开过四合院那条巷子。 今天可是跑了不少地方,魏大宝看到什么都觉得稀奇。 简直太开心了。 回到院子里,魏平安安顿了大宝,给他洗了手,又换了保暖秋衣秋裤,家里有土暖气,穿太热进屋出屋容易感冒。 老人家带娃不在意这个,就担心受凉,所以大宝经常流鼻涕,就是一种外在体现。 昨天一天,今天半天,大宝流鼻涕的状态好多了。 嗯,在自行车上兜风了好几次,回到家鼻涕娃状态又有复苏的迹象。 魏平安喊来了来福,陪着大宝在屋子里闹腾,不让他出门。 灵犬的聪慧程度是旁人不可想象的。 但也只有魏平安可以如臂使指的招呼明白而已。 他打算先做一个儿童座椅安装在自行车上。 出门一趟发现了弊端,带孩子骑车,自己担心,孩子久坐腰也遭罪。 座椅制作相对简单,魏平安打算制作两个。 第一个设计在二八大杠的前梁上,三角支撑固定在横梁上,上面打好座椅和靠背,再铺上软一点的小褥子就行。 小褥子这事儿晚上交给老太太。 越年长越不怕你给安排事,她们怕的恰恰是年轻人的刻意在乎而逐渐失去了“存在感”。 反正那边屋里有缝纫机,老太太坐坐垫这种事,又不累,又能体现其价值感。 安排完美。 第二个也不复杂,设计在后面座椅上,是给周闻的自行车设计的。 她的车子没有前梁,坐后面的儿童座椅增加了“安全带”,防止孩子在视线之外跌落。 虽然周闻不像那种不着五六的家长,可魏平安经历过短视频轰炸时代,刷到过太多丢下孩子或者把孩子踹下车子自己扬长而去的奇葩场景。 防患于未然。 老太太拎着一套家伙事推门进了院子。 老太太的家伙事就那几样,今天是马扎和针线簸箩,坐太阳地儿里聊着闲篇子纳鞋底或者鞋垫…… 再就是马扎配一个纸箱子,一个小罐子,糊火柴盒。 刚才还听到她跟院子里别家老太太打招呼的说话声了。 显然老太太在四合院里的人缘,是魏平安没法比的。 这样也好,老太太融入四合院,周子墨的生活环境就相对好一点。 周闻虽然不在意,可少些风言风语也是挺好的。 至于魏平安,名声早已经臭大街了。 魏平安空间里有功勋奖章,如果他真的计较起来,好些人都得进去吃“公家饭”。 “奶奶,我给大宝做了个座椅,以后带他出门坐着也舒服点,你给量一量,做个软垫吧……” “行,我瞧瞧……可真好,看着坐上去就很舒坦,大宝呢?” “在屋里跟来福玩呢,怕他着凉,没让他来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