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千万别让朱棣北上 (第2/2页)
当初陛下提议升北平为顺天府,怕是就有迁都的意思,如今又要北伐,又要迁都……我估计着,只要陛下到了北平,就会千方百计,留在北平,并且要求以北平为都。” 夏原吉连忙点头,“蹇天官说得对,无论如何,也不能让陛下北上!” 蹇义苦笑,“我们身为臣子,怎么好左右天子的决断。” 夏原吉也知道自己失言了,但绝对不能让朱棣北上,一定要拦住,更不能迁都,不然他这辈子都要还债了。 解缙沉吟了再三,终于道:“现在的事情都落在了定国公身上,如果他能把北平的事情,妥善处理,陛下就没有理由北上了。” 几个人一起愣了一阵,竟不约而同点头。 大明的希望,都在徐景昌身上了。 尽管蹇义和夏原吉很讨厌徐景昌了,但也不得不承认,这次他部署很好,干净利落……不然的话,以朱棣的脾气,肯定要亲自处理。 等天子去了北平,眼望长城内外,说句天子守国门一类的话,那就大局已定,必然迁都了。 想到这里,简直让人不寒而栗,实在是太可怕了。 应天这么好的日子,江南风光,长江庇护……如果去了北平,除了吃沙子,还能干什么? 像解缙这些人,他们江西才子,更加不想前去北平。 山高路长,日后死在了北平,都没法魂归故里。 总而言之一句话,朝臣们没谁真的愿意迁都。 想不迁都,就要阻止朱棣北上,要阻止朱棣北上,就要看徐景昌的手段!
谁能想到,大明朝臣的生死福祸,竟然都系于他们最讨厌的徐景昌身上…… “怎么办,蹇天官,你拿个主意啊?”夏原吉焦急问道。 蹇义沉吟再三,又看了看朱高炽,大胖子也点头,示意蹇义直说无妨。 “现在当务之急,就是要安抚住陛下,解通政,你那边有什么紧要的政务吗?” 解缙怔了怔,闷声道:“可以有。” 瞬间蹇义和夏原吉就明白了,朱高炽愣了少许,也懂了。 真不是大家伙想欺君啊! 我们也是没办法。 蹇义又道:“接下来就是看定国公那边,如果他能尽快把事情办妥,不要节外生枝,一切还都好办。” 夏原吉一听,忍不住苦笑,让徐景昌压下去事情?怎么都不靠谱啊! 朱高炽叹道:“这样吧,我给定国公去信……咱们这边必须稳住,千万不能提迁都的话头儿,也别往这边引,不然事情就麻烦了。” 朱高炽交代之后,又匆匆去拜见姚广孝,毕竟徐景昌不在京城,能阻挡朱棣的,也就是荣国公了。 可朱大胖子怎么也没想到,就在他跟个陀螺似的,满京城跑,千方百计想办法的时候,邸报上面,一篇文章,直接让他破防了。 有人提出,当年太祖皇帝命令懿文太子前往西安等地,就是有意迁都中原……应天虽然虎踞龙盘,但属于江南的富庶之地,秦淮微风,苏杭繁华,最是能磨灭斗志。 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迁都中原。 北平是元朝故都,也在选择之列。 在文章最后,还特别写明白,这也是尊奉太祖的意思,并无违逆祖制。 这篇文章发出来,朱高炽都气疯了。 “老三,你等着,我现在就让应天府查你的账,让礼部调查你,还有刑部,大理寺,督察院……你完蛋了!” 朱高燧绷着脸,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随便吧!” 朱高炽思量再三,到底没有动手。 因为他意识到了,这很有可能就是朱棣授意的,不然朱老三不会这么傻的,他的产业也在应天。 如果大举弹劾,弄得满城风雨,朱棣就会借机提出迁都的事情。 要想阻止迁都,最好的办法不是在金殿辩论,争一个对错。而是压根就别让这事进入讨论程序。 朱高炽就像个救火队员,成天担惊受怕。 身为皇宫的朱棣眉头紧皱,“行啊,有点道行,朕就不信,没人能体会朕的心意!” 朱棣观察朝堂,其实以前干这事的就是陈瑛,奈何他被搞出了应天,连个替朕说话的人都没有。 朱棣正在琢磨着如何是好,从北平快马加鞭,送来了一份公文。 是徐景昌撰写……《九边安全战略评估》。 拿到了这份东西,朱高炽都哭了,“贤弟啊,及时雨啊!” 推荐一本书,都市文,有实力的老作者,《重生09做男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