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顺流而下 (第2/2页)
br> 再加上孙鲁班以前也一直是站在鲁王孙霸一侧的,万一孙和这个弟弟真不讲情面的要追究自己,那孙鲁班不死也不好到哪儿去。 所以,孙鲁班决定了,拼一把。 而且,孙鲁班做事,可比孙霸要聪明的多,她知道自己的势力不多,也没有大义名分,要想彻底把孙和搞下来,就必须尽可能的多的联络各方力量,这样才有胜算。 因此,孙鲁班不仅联络了鲁王旧部,同时还用长公主的身份,拉拢了一批原本处在中立位置的世家大族,一起在太初宫发动了兵变。 孙和显然不是孙权,他对太初宫的掌控能力显然不如他老爹,对朝廷内部气氛变化的敏感度也差了很多.当然,最重要的事,太初宫禁卫,依然还是听命于孙权,而不是孙和。 因此,当发动第二次太初宫变的人是孙鲁班,而太初宫的真正主人又没有下令平叛的情况下,孙和根本不可能有胜算。 更要命的事,在太初宫变的第二,已经久病不理朝政的孙权,却突然的出现了太初宫内,主持召开了大朝会。 大朝会上,孙权不仅没有追责孙鲁班发动兵变的责任,反而是下诏废除了太子孙和之位,改立孙亮为太子,诏命顾雍,全琮,孙弘三人辅政。 孙权的突然出面,给这场宫变的性质平添了几分神秘色彩,也让原本对孙鲁班发动兵变持反对态度的东吴朝臣集体沉默了。 以东吴的特殊政治体制,一个公主,在没有人背后支持的情况,想要发动宫变容易,但想要掌控朝政,实在是太难了。
因此,这场太初宫变,很让人怀疑,到底是孙鲁班发动的,还是孙权授意孙鲁班发动的。 毕竟,就孙和之前做出的那些决策,怎么看都不像是一个合格君主所谓,孙权要是真的不满意,想要废掉孙和,也完全得过去。 只是,比较让人费解的地方就在于.孙权如果真的不满意孙和的话,直接废掉就可以了,根本不需要发动宫变这么激烈残酷啊。 这是一个相当矛盾的地方。 而这一场宫变的真正前后经过,注定要成为一个谜团.孙权在这次公开露面后的第二,再次病重昏迷。 而新太子孙亮,今年才六岁,要他监国根本不可能,因此东吴的朝政权利,完全落入到了顾雍,孙弘,全琮手里。 准确的,是落到了孙弘和全琮的手里.顾雍也病了。 顾雍生病,还真的没啥阴谋,他是真的病了。 顾雍也已经是六十多的人了,不是每个人都有张昭那样的长寿的,顾雍这些年的身体,也确实谈不上多好。 再加上前段时间一直是顾雍在cao劳,帮着孙和擦屁股,能帮顾雍分担政务或者军务的人,全都被孙和给丢到大牢里去了,顾雍一个人实在忙不过来。 最后再来了这么一出太初宫变,导致顾雍在cao劳过度和担惊受怕的联合打击下,终于是病倒了。 而到了这个年纪的老人,一旦生病,想要再康复,就比较难了。 就在太初宫变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顾雍就因病过世了甚至都没有孙权的病拖的时间长。 而在孙弘和全琮的cao持下,东吴的各项事务,倒也勉强运转起来了。 首先是交州的吕岱。 全琮在掌握朝政后,立刻派人给吕岱送去诏书,封吕岱为大将军,宁安侯,交州都督.白了还是顾雍的旧策略,先稳住吕岱再。 其次,是秣陵郡援兵.全琮重新启用了在牢里呆了快半年的步骘,让他官复原职,然后以骠骑将军的名义,率领吴郡,会稽郡的郡兵,尽快西进增援秣陵郡朱然。 最后,就是筹措粮草,供应淮南陆逊,以备不时之需。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不得不,比孙和在位的时候要好得多。 只是,这套组合拳虽然是现在东吴最好的应对,但,终究还是有些晚了。 第二次太初宫变后的第二个月,大汉水军在鄱阳湖困住了徒这里的东吴水军,经过一番激战之后,丁奉终究寡不敌众,败退往长江下游。 大汉水军,顺流而下。 而雪上加霜的是.就在几乎同一时间,东吴至尊孙权,在太初宫内病逝。 三国时代的最后一位英主,就此陨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