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电影投资 (第2/3页)
三木网络正在开发的APP,就是一个例子。 李川给它随便取了个名字,叫“三木供应链”……这个名字不好听,后面肯定要进行修改,不过,“三木供应链”也可以暂时先用着,作为后续修改的依据。 电影市场的情况,他不太了解,但估计也跟互联网行业差不多,毕竟“中途改名”这种事,没有特别严格的限制,基本上谁做都可以。 李川想通了这一点后,便觉得《我叫李焕英》这个名字也是暂时的,后期大概率要改成《你好,李焕英》。 对此,他也不想多说什么,自顾自的翻开剧本,浏览了起来。 其实,他根本不在意剧本里写的是什么。 站在他的立场上,他只需要知道这部电影拍出来能挣很多钱就够了,其他的一点也不重要。 不过,这种行为和想法是没有办法解释的。 他总不可能告诉贾玲“我是一个重生者、知道这部电影未来一定能票房大卖”吧。 在这种前提下,他如果不看剧本,就贸然拿出很多钱来投资,站在贾玲的立场上,一定会觉得很奇怪,甚至还可能因此对他产生怀疑。 所以,他尽管不需要看剧本,但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他还是要耐心的看下去。 剧本不长,只有三万多字。 李川看的速度也比较快,只用了十几分钟就看完了。 “怎么样?” 贾玲见李川看完,放下咖啡,问道。 “很好。” 李川竖起了大拇指。 “还有呢?” “还有什么?” “你就没有其他想说的?” “其他想说的……” 李川思量了一番,又道:“这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看的出来,你是用心了……另外,剧本里的很多情节也很搞笑,要是拍出来,肯定是一部既好哭、又好笑、还好看的好电影!” “有没有什么缺点?” “没有缺点!我觉得非常好!” 李川虽然说的非常果断,但他并没有说实话。 从他个人欣赏的角度上,这个剧本虽然不错,但依旧存在着不少问题。 不过,他不想说,也不能说。 为什么不能说? 因为他的喜好并不能代表观众。 他的思维方式,本来就跟大多数人不一样,很多想法都是有冲突的。 他认为好的,观众不一定认为好,他认为合理的,观众可能会感到厌恶。 这种情况发生过很多次,他早就吸取了足够的教训。 所以,他是绝对不可能把自己的真实想法透露出来的。 要说,他也只能说一些在客观角度上比较有建设性的意见。 然而,他也没有在客观角度上比较有建设性的意见。 他不懂电影,也没有仔细的研究过电影,对于剧本架构、拍摄手法这些东西,他一窍不通,能拿出什么建设性的意见? 如果说,他前世看过《你好,李焕英》这部电影,并且熟知里面的一些情节,那他还可以根据前世的成片,提出一定的修改意见。 然而,他没有看过《你好,李焕英》这部电影,也不知道具体的情节是什么。 如此情况下,他最好的做法就是什么都不说。 他一旦说了,就可能会影响贾玲的判断。 贾玲的判断受到影响,那整部电影的故事情节就有可能发生比较大的转变。 电影情节变化大了,那最终获取到的票房也可能会受到影响……这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 他投资这部电影,就是为了挣钱。 要是因为某些不必要的原因,导致他挣不到钱,或者挣的钱少了,那才是最可惜的。 对于电影的具体制作,他不想插手,也插手不了。 在他看来,贾玲只需要按照自己的想法拍就行了,完全不需要征询他的意见……征询了没有用,反而有可能会起到反效果。 贾玲不清楚他的想法,继续坚持道:“怎么可能一个缺点都没有,你有什么想法就尽管说,我不是那种听不进去意见的人。” “我明白。” 李川有些头疼的解释道:“我相信你是有胸怀的人,但是……我没学过电影啊,什么都不懂,你让我提意见,我也提不出来。” “没事,你就以一个普通观众的视角,详细的评价一下。” “我代表不了普通观众。” “那就以你个人的视角,说一说。” “我个人的视角,就是非常好,找不到任何缺点。” “这怎么可能啊。” “我个人是这样看的,你如果不满意,就去问问别人,别人可能提出一些比较有建设性的意见,我水平有限,就觉得没有任何问题。” “唉,那好吧。” 贾玲无奈的叹了一口气。 她虽心有不甘,但面对李川的这番说辞,也只能选择放弃。 李川眼珠子转了转,问道:“玲姐,你跟沈腾谈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