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53章 晨川农业 (第2/3页)
中,‘中看又中用’的例子还是挺多的。’ 李川暗道一声,当下又问:“如果四周用玻璃、顶部用阳光板,大概要花多少钱?” “每平方三百。” “每平方三百……” 李川默念一声,暗自计算了起来。 四个大棚,每个大棚一万平,每平方三百就是……一千两百万! “一千两百万,这么贵啊。” 李川撇了撇嘴。 这个价格,比他预想的要高了很多。 “是挺贵的,不过,这个价格是带智能配套的。” “智能配套?什么意思?” “你往后翻一翻。” 陈晨没有直接解释,而是抬手指了指手机。 李川会意,滑动屏幕,往后翻了几张照片。 第二张照片到第五张照片,都是连栋大棚内部的景象。 照片上,除了种植的土地外,还有许多管道和机械设施,中间还竖着几个电子屏幕,上面显示着各项数据,看上很高级。 “这是什么?这是科研所吗?” 李川有些震惊道。 不怪他震惊,照片里大棚的样子,确实很像一个农业类的科研所。 “什么科研所,这是智能配套。” 陈晨又解释道:“现在的连栋大棚,基本上都是带智能配套的,配套里有喷淋系统、遮阳系统、通风系统、空气检测系统、土地检测系统、智能调节系统等等。 这些配套施舍,可以让大棚实现自动化灌溉、自动化施肥、智能化采摘,还能对大棚内部的空气、土壤进行实时监测,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智能化调节……这些cao作,通过电子屏幕或者手机就可以完成。” 李川目瞪口呆,心中忍不住暗呼出声。 ‘时代变了啊!’ 这一刻,李川真正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 他小时候见过大棚,也走进去看过,但当时的大棚,都是非常传统的单跨大棚,没有任何机械设施,更没有智能化配套,从种植到采摘,全程都由人工cao作完成。 许多年过去,传统的单跨大棚已经落伍了,现在讲究的是智慧农业、新农业! 这种变化,对于常年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李川已经十几年没接触过大棚了,骤然了解到这些信息,内心真的非常惊讶。 他平生第一次,如此强烈的感受到时代变化的力量。 好半晌,他才缓过神来,再次开口道:“这种智能化大棚,是不是可以节省很多人力?” “嗯,智能温室大棚,理论上可以节省90%的人力……我们盖四个大棚,十几个人就够了,而且,只要我们学会了如何cao作,让智能系统辅助,专家都可以不用请。” “可以可以可以。” 李川听的连连点头。 他之前觉得贵,是因为在他的概念里,大棚这项业务,需要付出大量的人力成本,前期投进去一大笔钱,后期的运营费用也不低,这样算下来,不知道哪天能回本。 现在,大棚有了智能化配套,可以节省90%的人力,后期的运营成本大大降低……这种情况下,只要cao作得当,很容易就能回本。 如此,一千两百万就不算高了。 “就这么定了!” 李川想通之后,也不犹豫,当即拍板道:“就按这套方案搞!” “这块地呢?要不要再看看?” “不用看了!” 李川摇了摇头,道:“这里就可以,离镇上不远,运货比较方便,你平时上下班还能回家,很合适,再远,就不太好了。” “那行吧,我们现在去村委会吗?” “他们村主任在村委会吗?” “不知道,不过我有他们的村主任电话,上次来的时候加了。” “那正好,你给他打个电话,咱们去拜访一下。” “好。” “……” 上午十点半左右,昌庄村委会。 李川一行人受到了隆重的接待,昌庄的村主任、村书记、妇女主任、村会记……几乎整个班子都来了,他们的态度非常热情,又是端茶,又是倒水,甚至还安排妇女主任置办起了中午的饭菜。 这幅场面,把李川他们都搞懵了。 他们只是想租块地,按理说,有村主任和村会记在场就行了,哪至于搞这么大场面。 其实,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