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四章 尚农司 (第2/2页)
,水泊众多,并无采取过治理,倘若能学魏文侯在上郡那般,我楚国国力定可增长不少。” “此事寡人思来想去几日,当唯有右令尹才可为之,不知右令尹以为呢?” 喜事! 不错,这的确是一件喜事。 于国也好,于民也罢,昭雎不甚关心,他关心的是楚王是否还一直重用他,若是重用他说明可以一直做个楚国的权臣。 那屈原虽为令尹,可终究只是个流亡之徒罢了,真正说来是没有他尊贵的。 “大王有兴楚之志,此天下人人皆知,秦国之盛,皆在于耕战二法,今大王设上庸、襄阳两座大营,此为强军之法,若再行这农业之法,必然是耕战皆得,我楚将无往而不利!” 不愧是博学多才且又心思活泛的昭雎,就连熊横也从来没有想过,耕战之法还可以这样解释,不过这两个字要是拆开来看的话,倒也并没有什么问题。 “哈哈,有右令尹此话,寡人可就安心了,寡人欲在司徒府下,再设立一司,名为尚农,专司我楚国农事,改进耕种方法,推行肥料之法,修缮改善楚国农具,都可归于我尚弄司。” “今我楚国有六府,司吏乃掌官吏,司礼乃掌礼法,典客乃外事,司败主刑狱、工正乃水利营建,因此这尚农之事,便在司徒府下。司徒者,税负税收户籍也,再行一农,可以说我楚国庶民之事,皆在司徒之府,右令尹以为呢?”
按照熊横的设想,将来的楚国远不止于这几司,可能会有十几二十几司,他们都归于国事六府之下,如此六府就成了权力的中心,而六府之下的各司,就成了职能部门,纵然将来争权夺势,也只在国事六府当中,不至于影响面太大。 对于尚农司职责,就暂且只在郢都中枢,等到有好的策略,需要往郡县推广了,再往各郡县派遣官吏。 将来楚国的每一郡县,将都会有国事府各司的官吏,如此交织在一起,就只能让楚国成为中央集权制,连自治都困难。 对于此事,昭雎又岂能有拒绝之言。 先不说这司农之事,设立在司徒府下,这无疑是增强司徒府的权力;再说这尚农之事,不仅有利于国,更是不会遭致于楚国氏族的反对,有何乐而不为呢。 只见昭雎起身说道:“臣遵令,大王所行司农之事,主在利农,臣必不会令大王失望,不知大王所说韩人晋北,如今在何处呢?” 郢都所生出的许多事,他昭雎都可以知道,但唯独对于东方学宫,是一概不知。 “寡人曾让他去往东方学宫授学,只怕如今还在那学宫当中,过几日寡人就召见此人入宫,此事先由寡人去说!” 昭雎忽然想到,大王刚刚说过,韩人晋北到现在都不知他的身份。 “臣遵令。” 多余的话没有,就只这三个字。 楚王端起酒爵,示意昭雎后,便一饮而尽。 “两日前,司败曾谏言寡人,行典狱官之事,并且以典狱长辅佐县尉,来行征收税赋之事,寡人觉得此提议尚可,便直接答应了,国税国赋乃司徒府之事,寡人都还没问过,右令尹之意呢?” 尚农司是很重要,但熊横现在所云,才是召昭雎过来的目的。 昭雎略作沉思:“回大王,我国税国赋两司,不过乃是核查以及监察而已,具体执行一直都是郡尉,如今改为典狱长,于我司徒府而言,并无影响!” 在他的面上,看不是深浅,也看不出他作何想,他只是语气平淡,不卑不亢地说道。 似乎他所有的意思,都在一张脸上。 “如今寡人练新军,立新司,变法我楚,所需粮草钱财之处不少,右令尹掌我一国之钱财,右令尹说可,那便是可了!” 话落,楚王又大笑起来。 这一次或许是楚王高兴,因为他再度举起的酒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