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七零章 前将军武盛(四) (第1/2页)
次日一早,楚王便下令,全军开拔,去往濮阳。 在新城郡多一日都不曾停留,甚至眼见得城池在前,都未曾入城。 陈均派遣的信使已带着楚王的诏令,一份送往令尹屈原,一份送往大将军景翠。 这两人一人掌国,可派遣田苴赶往新城,接任郡守事宜,一人掌郡,可直接下令从鄢城、郢都之地,各调集一支大军前往新城。 这一日,楚国卫士大军离开楚国新城郡境内,进入魏国境内。 早有魏王派遣使者而来,替楚王引路,继续往北,前往濮阳。 此间早已不见高山,甚至是连山丘也是少见,放眼望去,尽皆数百里的沃野。 这时候亚热大陆温度普遍都高,降水也丰富,因此在这靠近黄河的地方,尽皆膏腴之地,也正是因为有此沃野,才孕育出了中华最初的文明。当年周武王分封天下之时,卫国号称诸侯国最强,便是因为占据了这膏腴之地,其国中也是人口密集。 正午十分,人困马乏。 统率全军的郎中郑怀下令,千人卫士以及楚国众臣子,皆是在山林中安营扎寨。 都到了这里,熊横也不着急起来,此间距离濮阳会盟之处,也就仅有三日路程,按照他的计划,本要在新城耽搁一段时日的。没想到被陈均一番话说的他改变了主意,所以在新城郡就只耽搁了一天,现在距离会盟还有些日子了。 营寨正中,将士们用砍伐的树木,修筑了一处高台,楚王的营帐就在这高台之上,一杆三丈长的大纛,高出树林之外,猎猎于风中,不管任谁在远处见了,都知是楚王在此。 天气炎热,熊横脱去了繁琐的礼服,正穿着一身轻便的衣服,坐在营寨当中,而在他的对面,正是新城郡守武盛。 此时的武盛,正坐在一张长案之后,面对着楚王。 长案之上摆放着酒水,他还滴酒未动,他只是低着头,思索着什么。 事到如今,楚王的种种表现无疑是在告诉他,新城郡必然会生事,否则又何必快马加鞭,连新城城池都不如呢。 甚至于…… 他已经想到,新城郡离开了他,楚王会做些什么。 对于面前楚王的杀伐决断,他是早有耳闻,可没想到竟会这么的快,没有一点征兆的就要发生了。 “大王如今所居这片山林往南,乃是我楚国新城郡,往东则是魏国土地。此间原先曾为卫国之土,后被我楚庄王所夺,后又到了魏国之手,后数十年之中,我楚魏争锋多在此处。” “臣听说此间百姓不胜其扰,便家家户户准备了两套衣服,若是楚军来,那就变作楚人打扮,以迎王师,若是魏军来,便是装作魏人打扮。” “后来垂沙之战,我楚大败于四国联军之手,此间往北,便再无我楚国大军,成为其魏国土地,因而这样的事也鲜有听说了。” 如今的卫国,不过一小国尔,本该是属于他的土地,被魏国和楚国争来争去,早已和他没有了关系。 武盛似乎是牢记着自己的使命,此行跟这楚王来,就是来和楚王说说这沿途的风土人情。 “郡守不愧是为我楚国镇守了北疆十年之久,对于庶民之事,也是知晓得如此清楚,寡人观之新城城坚池深,乃易守难攻之相。还有那城墙虽略显破旧,可寡人看到护城河宽阔,显然是常有人清淤,箭塔高耸有入云之状,也像是近年所设,可见郡守用心之深啊!” 新城位于楚国的最北边,是抵御魏国大军的桥头堡,因此这城池可以说每隔几年,就会加固,在这一点上,武盛的确是做了许多。 可此时此刻,熊横说来这样的话本该是嘉奖,可听到武盛的耳朵里,就成了楚王的质问。 “启禀大王,城池虽坚,乃为大王所设,箭塔虽高,亦是为大王所谋,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臣武盛身为大王之臣,一切皆为大王所做,皆为我楚国所做,臣在新城十年,新城依旧是九里之廓,臣断然不敢僭越君王之礼也。” 按照周礼,九里之廓乃是天子所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