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楚做始皇_第二四二章宜阳点兵(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四二章宜阳点兵(一) (第1/2页)

    战鼓惊四野,号角鸣乾坤!

    旭日初升之时,原野之上高台修筑。

    有楚、齐、韩、魏、燕、赵、中山、宋、以及周天子九国军队齐聚宜阳之西,行沙场点兵之礼。

    九国士卒以及将领,分列于九方,九杆大纛在高台九方迎风招展,一列列甲士、一排排的战车在春风当中呈现蓄势待发之态。

    明光高悬,腾于天际。

    金黄挥洒,落满大地,长剑、长戈、甲胄、斧钺、折射出阵阵的光芒。

    战鼓声停,号角声歇,上万人聚集于此地,发不出半点的声音,场中充满了肃杀之气。

    此间距离宜阳城池,尚有百余里,此间距离函谷关,更是不足百余里,大河在这里流经,雄师在这里开拔,轰轰烈烈的攻秦之举,就此展开。

    合纵之长、楚国之主、九国大军的统率熊横着一身甲胄,提着手中大剑,正一步一步的向着高台上而去。

    他气度端庄,英姿不凡,举手投足之间,尽显王者气概,场中所有的视线都被他所吸引,场中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这位楚国君主的身上。

    随着他越走越高,随着他步步向上,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他的雄姿。

    高台约莫四五丈之高,乃用黄土筑造,登高而望,四方景致尽入眼底。

    在这高台之上,早有长案摆放,上首香火祭祀之物,礼器鼓乐等一应不缺,诸事不问鬼神,当问人心。

    待到楚王站定之后,鼓乐之声再起,从九方行伍之中,有九人而出,行至高台之下,沿着四方的台阶徐徐而上,向着楚王而来。这些人依次有:齐国大将军匡章、魏国上将军乐毅、赵国丞相肥义、燕国上将军乐毅、韩上将军暴鸢、中山王公姬俜、宋国大将军公输欧、东周公姬无疆以及楚国前将军昭滑。

    此九人者,皆是在本国地位不低,尤其是大将军、上将军一职,可谓是武将之首,由此也能见诸国对抗秦之事的慎重。

    九位将军,列成一排,朝着对面楚王同声行礼道。

    “外臣等拜见楚王!”

    虽然称不上异口同声,但却昭示出了尊崇之意。

    此九国当中,魏国的公孙喜、燕国的乐毅、东周的姬无疆以及齐国的匡章熊横都是见过,而且对于抗秦之事,他们都是矢志不移的坚持,至于宋中山之流,不过是凑数的,他们的意见不重要了。

    可以说,熊横做到了初步将诸国大军统一到一起。

    “诸位不必多礼,快快请神!”

    楚王说过话后,又与诸位稍微寒暄了两句,之后转身立南而朝北,开始行祭祀大典,行点兵之礼,供奉有牛羊之物。

    祭祀典礼从清晨开始,到正午时才是结束。

    此时,正值正午。

    楚王营寨当中,九国主将俱是聚集于此,正中者乃楚王是也。

    “今日来,秦军频繁调动,已经在函谷关内,尽起大军三十余万,秦王招募大军的王令,早已从关中到了蜀中、陇西之地,可以说是群起举国之力来防备我等。”

    “如今在函谷关内领军者,乃秦将军白起,丞相魏冉则坐镇关中中枢,行调拨粮草、招募大军之事,早在一月之前,秦王稷就离开咸阳,巡视于关中诸地,据说不日可到函谷关之南,亲自督战。”

    “另有消息,秦太后派遣芈戎去往义渠,从义渠借得兵马十万,正亲自率领赶往函谷关,如此函谷关之地可集结秦国大军四十余万,秦之张弓,已是到了极限,一旦兵败,则必然是落败之举!”

    场中说话者,正是楚王熊横。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